和谐文化滋养和谐社会的道义源泉当下最应该做的是切切实实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认真对待,深刻领会并努力培育其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规范论及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笔者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今年4月份笔者在美国洛杉矶访学,美国朋友善意提醒笔者乘地铁一定不要忘了买票,因为洛杉矶的地铁进站、出站都没有任何闸口,亦无人验票,全赖乘客自觉购票乘车。乘地铁时果然如此。据闻,在德国也是这样。人们就是这样高度自觉地遵守社会准则,社会则对人们回馈以友善、信任和便利。据报道,在浙江,宁波建筑业对40多万建筑工人实行高温中午强制性休息;奉化一家民企员工心情不好可以带薪休息;乐清德力西集团专为孕妇建流水线;嘉善为拾荒者建造稳定的居所;不少建筑工地为民工提供夫妻临时住房。这一幅幅和谐社会的动人画面,蕴涵着丰富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善良情感,让笔者深深憧憬和谐社会的美好。人的行为背后有文化,社会治理的背后也有文化,文化浸透和展示于人类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演绎和表达于无数具体的细节、或大或小的场景中。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创造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内核是生活方式的和谐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曾将文化定义为“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其根本的内核是生活方式的和谐。和谐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等相区别。一切反映当代中国人追求人类和平、人际和睦、世间万物和谐共处及其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行为规范,皆属和谐文化的范畴。和谐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是和谐文化应有之义。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和升华,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培育土壤。和谐文化的缺席,意味第1页共4页着和谐社会被抽离了根基和灵魂,人、社会、国家就必然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构建和谐社会,既包含和谐文化的创造,同时也需要和谐文化的导引和支撑。创造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理论界普遍认为,营造和谐文化,有利于生成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呼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加速文化自身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内涵营造和谐文化尽管千头万绪,但笔者认为当下最应该做的是切切实实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认真对待,深刻领会并努力培育其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是和谐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内涵。和谐文化所界定的民主是一种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公民遵循正规的制度渠道不断参与公共事务和生活变革的过程,这包含了公民采用宪法所赋予的民主手段维护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利和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每个公民顺畅地把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告诉国家和社会,可以向外界自由地表白他的好恶取舍,即什么或怎么对他有利或不利,然后,通过充分的辩论、平等的协商或合法的抗争,使利益冲突方进行理性的整合,最终作出双赢的妥协和决定。积累民主的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们的文化自觉。民主的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法治,法治的根本是确立宪法至上的原则。宪法是一部庄严的法律,是对权力和权利分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应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宪法所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是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和政府不同机关之间的关系。它为政府权力设定界限,解决政府的权力来源和分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的根本性和最高权威应该体现在它第2页共4页能为公民权利提供最后的保护手段,可以作为审判机关维护正义的最后依据。因此,民主的生活方式必然是法治的生活方式,法治的精神是和谐文化的精髓。对公平正义发自内心的偏爱,是和谐文化的德性基础。亚里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