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有感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有感原创:不惑近日,读毛泽东在1943年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很有感触,既是领导方法,也是我们日常开展一些工作的重要指导。文章开篇直接阐明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摘录部分谈一点感触。1“一般号召但不仅限于一般号召。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我们很多工作在全面铺开之前,会搞试点,个别指导,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广。有些工作全面部署后,会到一两个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开现场会,触动影响其他地方工作的开展。这些我认为都是普遍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具体运用。2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整风经验证明,每一个单位的整风,必须在整风过程中形成一个以该单位的首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少数积极分子的领导骨干,并使这一领导骨干和参加学习的群众密切结合,才能使整风完成任务。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高到高级的程度。无论是执行战争、生产、教育等中心任务,或是执行检查工作,审查干部和其他工作,除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外,都第1页共3页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就是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善于抓两头促中间。要发挥骨干的领头羊作用,要善于用典型引路,要有一定比例的末位淘汰和后进转化。3“对于任何工作任务的向下传达,上级领导机关及其个别部门都应当通过有关该项工作的下级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使他们负起责任来,达到分工而又统一的目的(一元化)。不应当只是由上级的个别部门找下级的个别部门,而使下级机关的总负责人(例如书记、主席、主任、校长等)不知道,或不负责。应当使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都知道,都负责。这样分工而又统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经过总负责人推动很多干部,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去做,可以克服各单个部门干部不足的缺点,而使很多人都变为积极参加该项工作的干部。”这个就是每一次部署工作讲话时首先要强调的“领导重视”的原因,强调要书记抓,抓书记,老大难问题老大一重视就不难了。这也解释了当下很多主要领导每天都在开会的原因,什么工作都需要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才好推动,所以什么会都要主要领导来开。所以,如果我们要推动一项工作,需要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就会得到方方面面资源的支持。4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离开了群众的智慧的领导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高明之处在于善于将分散的无系统的群众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意见和规律性的东西,又到群众中去宣传,去检验,再总第2页共3页结,再提炼,如此反复,无限循环。群众的智慧好比一粒粒珍珠,但只有串起来才能成为项链。5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又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