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智慧父亲》心得体会读《做智慧父亲》有感今年暑假,读了谭旭东老师的《做智慧父亲》,这是谭老师在教养女儿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书中记叙的很多细节让人感动,谭老师表达的很多观点值得年轻父母学习,更重要的是,初为人母的我同时是一位初中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多理念也值得借鉴和学习,接下来我想就自己最有感触的三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一,书中第一章《爱是会陪伴也会引领》中有提到。“孩子是一面镜子”。“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我非常赞同谭老师提到的。孩子是一面镜子。因为孩子,尤其是幼儿,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她看见大人做什么,就会模仿着做什么。如果大人把垃圾及时丢入垃圾桶,孩子不明白什么意思,也不能分辨什么是垃圾的情形下,也会把手中的东西往垃圾桶丢。如果大人对待东西或者他人非常粗鲁,那么孩子也不可能学得很温柔和礼貌。这样,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大人的所作所为,大人根据孩子的反映,不能只是批评孩子,而要自觉的反省自己。在孩子面前,你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平时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孩子不会撒谎,更不会像哈哈镜一样放大或缩小什么,她就是很真实的反映,她看到了什么。这其实跟以身作则的理念相通,不管你是为人父为人母,还是老师,在孩子面前都要以身作则,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表达,当你爱读书时,孩子和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自觉的喜欢上读书;当你热情,积极主动时,孩子和学生也会被熏陶,逐渐地待人热情,积极主动""正因为这个原因,谭老师说。“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很多年轻父母会不想付出,觉得养育孩子太辛苦,认为孩子是累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成年人陪伴孩子游戏的时候,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很多时候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像一面镜子一样,引领了成年人反思自己。第二,谭老师提到“中国人对孩子的伤害,是很讲究技巧第1页共3页的。第一,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第二,都是在集体名义下进行的。第三,是在幼年就开始的。”以爱的名义""在中国很多关系中,不少的环境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亲密关系中,爱人之间常以爱的名义“要挟”对方,“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就表示你不爱我了。”比如亲子关系中,妈妈会对孩子说:“妈妈打你,是因为爱你,是为你好,不打你,你怎么能学习好。”比如师生关系中,老师教育学生:“老师批评你,还不是为你好。”可是,这些关系中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爱学生,就会一直处于这样的消极状态,其实呢。爱人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很多问题不需要如此极端,爱就是爱,是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的。为了表明对方爱自己就必须听自己的,为了孩子学习好就打孩子,为了学生好就批评孩子,都只是因为自己不会爱,没有办法的办法还要假借爱的名义,所以,这些问题的本质往往不在对方,而是在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多学习沟通的技巧,多尊重和理解对方,才是和谐相处之路,互助成长之道。第三,谭老师在最后一章“写给女儿和她的同龄人”中,提到自己看过的一条微博,微博中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1,旅行比上课重要;2,主见比顺从重要;3,兴趣比成绩重要;4,良知比对错重要;5,幸福比完美重要;6,信仰比崇拜重要;7,成长比赢输重要;8,察己比律人重要。后面谈及自己对这八条的理解,以防止读者有其它误读。我认为谭老师的解读非常到位,对我也很有启发。前面的四条是最容易被误读的,当今的社会氛围,比较功利、浮躁,所以很多人眼中看到的只有利益,输赢,得失,而忽略了道义,成长,情感。这样的氛围也让我们的孩子们,逐渐变得像小大人一样,对什么都一本正经或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因此,微博中这八条,其实不仅仅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也在提醒成年人,回想初心,找回真正值得的,找回真正应该保护的,传承的。诚如第八条提出的,察己比律人重要。先做好自己该做的,先把自己的孩子教养好,首先得从自己做起。文综组第2页共3页蒋丽娟2016.8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