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两江四湖——榕湖、杉湖分析报告榕湖、杉湖的分析报告榕湖和杉湖是两江四湖中的其中二湖,是我们在桂林实习的最后一站,也是感受最为深刻的一个地方。第一部分——榕湖、杉湖概述榕湖、杉湖位于桂林城中央,阳桥的两侧,西通桃花江,东通漓江。榕杉湖是榕湖和杉湖的统称,在阳桥处相连,两湖自古就一直互通互连,如同姐妹,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榕湖、杉湖最为具有观赏性的其实是它上面跨越四座桥——榕溪桥、古榕双桥、北斗桥、玻璃桥以及一个湖心岛;这几座桥都有特殊的来历和形状,下面逐一分析介绍:榕溪桥在丽泽湖与榕湖相交处,原址为一段壅塞内榕湖与榕湖之间的堤涵,桥型是仿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的桥型,内涵深厚、韵味无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桥长26米,宽9米,桥身上由汉白玉石铺成,下由石块垒成,桥整体简洁,线条突出,由一种简单的美感。古榕双桥由汉白玉湖中倒影,如中秋满月。双桥玉带桥的桥型,而北京圆明园园林桥梁中典型的具有中国双桥是人行并列双桥,桥的弧建成,晶莹洁白,玲珑剔透,桥型参照了圆明园天宝坞天宝坞玉带桥桥型是中国传统的汉白玉石拱桥。古榕度很大,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当初设计方案时,古榕双桥只是单桥,后在开挖基础时发现单桥桥体太宽,失去了玉带桥的灵秀,如果缩小桥体,路基础又会太宽,桥与路不协调。通过商议最后确定的“双桥”同时解决了桥体美观、与路面协调、方便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北斗桥又称九曲桥,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连接榕湖湖岸与湖心岛,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全长126.25米。桥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都用高级汉白玉做成,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蜿蜒而又曲折,桥下鱼儿嬉戏,与周围的景致极度融合。第1页共7页玻璃桥长22.4米,宽2.64米,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别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无论是外部立面,鱼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构件,甚至连柱头、栏杆和饰件也都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拱为五跨贴水型拱桥,只供观赏,不可通船。该桥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是晶莹剔透,异常迷人。入夜之时,在梦幻般的灯光烘托下,让游客产生漫游仙境的感受,为榕、杉湖景区的一个亮点。玻璃桥集中体现了现代玻璃的工艺水平。第二部分——榕湖榕湖的游览示意图由简图可看到,榕湖分为两个,以古榕双桥为界隔开,以西为榕湖(一),以东为榕湖(二),整个景区的园路设计和景点分布很清晰,景点一一紧扣着环形路线,环形路线是公园园路设计最常用的形式,这一种布局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游客游览全部的景点,而且可以方便公园管理,所以榕湖的园路设计在这里不作过多分析,最主要分析是榕湖的驳岸处理、道路铺装、桥和亭的布局与整个湖的视线关系即对景处理。1驳岸处理○榕湖的驳岸处理均是人工摆放天然山石而成的连贯湖岸线,驳岸内侧种植各类灌木(有攀缘类、匍匐类、直立型)植物的覆盖,掩盖住了山石顶端突兀的轮廓,使得驳岸看起来很自然,山石下端则是与湖水相融,轮廓线亦被软化,加上湖水清澈,倒影清晰,整个驳岸线看起来舒适,平静,实为一大观赏亮点,这一种驳岸处理方式虽然在其他园林也常见用到,但是对于大湖面的运用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处理成既可以掩饰湖岸单调也可作为亲水平台的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榕湖的驳岸处理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下面两图是榕湖驳岸东西各一角观赏,整个湖岸都是有山石排布,此起彼伏,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榕溪桥左侧驳岸观赏榕树门处驳岸观赏2道路铺装○榕湖的道路铺装主要用材是花岗石板材和卵石以及混凝土彩纹路面第2页共7页左图是下水井盖周围处理的铺装设计,芝麻黑花岗岩工字铺的中央用卵石按一定纹路铺设在井盖周围,卵石颜色与井盖颜色相近,协调统一,而二者颜色又与花岗岩颜色形成较大反差,但是整体看起来却很和谐,卵石与井盖更像是一幅画,三种材质的对比使这种效果更加突出。右图是另一处小园路的铺装设计,是卵石和花岗岩交替镶嵌铺就,花岗岩处理成了机刨面,卵石竖铺两者的纹路相近,但又有些许差别,整体很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