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且一个浆(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1.(·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知识依托]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血浆pH的稳态与血浆中的HCO、HPO等离子有关。[解析]选C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上海高考)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知识依托]①内环境成分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淋巴单向流动,将大分子物质运回血浆。②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选D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稳态失调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淋巴回流将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运回血浆。②过敏反应是相同过敏原二次侵入人体内引起的机体反应。③体液中水分、无机盐易在病理状态下丧失。[解析]选DA项,淋巴管阻塞会影响组织液中部分体液经淋巴返回血浆,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下肢水肿;B项,血液中钙盐缺乏会引起抽搐,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C项,过敏反应是由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引起的;D项,腹泻可引起体液中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大量丢失。4.(·重庆高考)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抗原物质具有大分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