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城关区范家湾小学柴可强教学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从而懂得“心静自然成”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呢?我们来做一道题目。要求是在括号里填上课文当中出现的新词,拿出笔记本静静地写,只要写这四个新词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出示题目,学生写词。1、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留意括号里填的词,并纠错。2、指名再读。3、重点读“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聋哑人”这句话。(突出“画技高超”与“聋哑人”似乎不能联系在一起。)二、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的原因(一)原因之一━━“全神贯注”。1、同学们,当你看了那位青年静静地画鱼,当你听到了小女孩这样的惊叹,当你知道他的画技如此高超,而且竟是一个聋哑人的时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假如我就是那位聋哑青年,现在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如此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写着这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如此高超的画技的。(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1)读句子,抓词语;解决“静静地看”;什么是“静静地看”。(2)对比:你平时是怎么看鱼的?聋哑青年又是怎么看鱼的?(二)原因之二━━“坚持不懈”。1、同学们,这样聚精会神的看,屏息凝视地看、专心致志地看,看了多长时间?2“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3、设置情景,以四季为导语;师引读,四位同学分别读这句话。(三)原因之三━━“忘我境界”。1、他这样坚持不懈地看,坚定不移地看,持之以恒地看,不累吗?不困吗?不苦吗?生:不累,不困,不苦。根据是什么?依据又在哪里?(依据①、喜欢)2、因为喜欢,他忘记了一切━━依据②。(痛苦,烦恼,劳累统统忘了)生:他是自愿到这里来的,没人强迫他。3、依据③。生:他好像跟游鱼融为一体了。(面对人们的议论声,赞叹声,他一句话都没说。)4、依据④,联系第四自然段的“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三、升华主题——心静自然成1、我们看,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生: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2、这种境界叫什么境界?3、孩子们,什么叫“静”,这才叫“静”,静是什么?(指着黑板说)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境界。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位青年,领读。5、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在心里边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鱼游到了纸上)。6、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7、小结:游到他纸上的不仅是鱼,还有他的“静心”。是的,孩子们,一个人,能够练到心静;一个人,能够练到精心,那么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板书——心静自然成。四、布置作业抄写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的、画鱼的句子,并想象文中所没体现出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当时聋哑人观察鱼的情景,与文本产生共鸣。)五、板书设计27鱼游到了纸上心静自然成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