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案备课人:陈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情况。2、能力目标:鉴赏老人的形象,体会表现手法。学会从老人的行为和心理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社会意义。3、情感目标: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难点:1、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首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这仅仅是一首情歌而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也叫海明威,他也有一部作品——《老人与海》(板书)。多少年后,人们也许会忘了那首情歌,但却一定放不下这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二、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三、写作背景《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1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了。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四、整体感知:1、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文章可以划成几个部分?如何划分?各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八个。(分组讨论)第一部分(开头——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与第一次与一头鲨鱼的搏斗。提问:“这是一条巨大的鲭鲨,游得迅速无比,但却非常漂亮,高耸的脊鳍,紧闭的嘴唇,向内倾斜的牙齿,灵敏的嗅觉”,使读者读到这里真是为老人桑地亚哥捏了一把汗,他能战胜这样大的鲨鱼吗?明确:能。老人不愧为捕鱼的好手,他用鱼叉十分准确地"攮"中了鲸鱼的最软弱的部位——脑子。鲨鱼“肚皮朝天”“慢慢地沉了下去”。这一部分,以鲨鱼的巨大勇猛来衬托老人的勇敢,一个高大的形象就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刻画出来了。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老人杀死一条鲨鱼之后的心理活动。当马林鱼被鲨鱼咬去大约四十磅肉时老人还不曾沮丧,甚至很英雄地想着:“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就这样借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话表达了他自己认为在当时人们应有的生存信念。在这一情节中,老人又插入了棒球好手狄马吉奥勇战对手的一幕,这些都增添了他必胜的信心。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表白,一个是与大海与大鱼的对话,一个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一个是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