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答案:C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若题中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为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答案:C3.(密码原创)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此现象说明…()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解析:A项,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发生。B项,刺激夹子夹住的一侧,只有此腿的感受器受到刺激。C项,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腿。D项,脊蛙已经去除了脑。答案:C4.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①是细胞体膜,④是突触小体膜。答案:D5.如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解析:题中a部位兴奋时膜外为负,b处膜外为正,指针偏向左,曲线上显示为正电位;兴奋传至ab之间时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0电位;兴奋传至b点时,指针偏向右,曲线上显示为负电位;兴奋传至b点后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0电位。答案:D6.(·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S1~S4期间细胞膜内含有较多的Na+,而呈正电位B.刺激达到S5后,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S5~S8期间,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解析:由题图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没有产生兴奋,细胞膜呈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细胞膜外含较多的Na+。刺激强度在S5~S8期间,细胞产生兴奋,细胞膜上的电位为内正外负,但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说明在此阶段,兴奋并没有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两图信息可以看出: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答案:D7.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答案:D8.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A.2处B.3处C.4处D.5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轴突)通过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系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胞体),所以若在图中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