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驱虫药【学习要求】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2.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3.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一、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二、功效与主治驱虫。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三、性能特点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无关。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可考虑,但无意义。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五、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2.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3.蛔虫串动而腹痛剧烈者,不要驱虫,通常以安虫为主,避免引起胆蛔虫,有的把小肠穿透,所以在腹痛剧烈时、发烧时,要先安虫,后驱虫。4.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驱虫药。本类药物多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有驱除或杀灭作用。故驱虫药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有其特殊的表现,但也有共性。早期多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在检查大便时才发现。使用本类药物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患者体质的强弱而选用适当的驱虫药,并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有积滞者,当与消食药同用;脾胃虚弱者,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当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为促进虫体的排出,一般须配伍泻下药同用。驱虫药一般空腹服用。发热、腹痛时暂不使用。驱虫药多伤人正气,有些药具有毒性,对脾胃素亏,年老体弱及孕妇当慎用,并注意剂量、剂型和用法。1.驱虫药的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