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心得体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体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体会(一)“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由中纪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0月17日至10月25日每晚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开篇就以“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解读“永远在路上”的本源,以十八大以后落马的知名“老虎”“苍蝇”为例,形象深刻阐明了“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专题片热播,迅速成为国际国内各大媒体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反腐阶段性的答卷,更是一部以案明纪、以案释法、振聋发聩、正义凛然的反腐教材。正如《北京青年报》刊发社评《“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事实却实如此。许多的观众第一时间观看了《永远在路上》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之后,深感震撼,中国共产党能以如此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执政信念,第一次这么全面、深入、广泛、细致地揭露众多“老虎”、“苍蝇”从开始的励精图治到后来逐步地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敛财、骄奢淫逸,以及他们的心路坠落的历程,直至一发不可收拾,走向违纪违法的万丈深渊,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然而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执政党。于是,很多的观众就很想接着看第二集《以上率下》、之后再第三集《踏石留印》……他们都成了追剧的“电视迷”,我也不例外,每集必看,收获颇丰。也许很多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今年湖南电视台《花千骨》的热播,改变了以往电视剧的播放模式,每周只周第1页共5页六、周日各播放两集,但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创造了一个电视剧的收视奇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播放模式,使众多的观众成为了追剧的“电视迷”。《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聂春玉等多位“老虎式腐败”代表,以及还有多位“苍蝇式腐败”代表,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正如第四集《利剑出鞘》中苏荣用四句话概况了他自己整个的犯罪过程,“叫作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其势已过,其实可悲。那些曾经手握权利、春风得意的大官小官们,而如今在镜头前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尤其最令人关注的是他们的白头发,相信很多观众印象很深,把他们腐败的悲惨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对党员干部有震慑力和教育意义,专题片中也讲到了中纪委点名通报批评的巨大威力,这比发文件、开会宣讲更有效果,这表明中央反腐是全面坚决的,这部片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利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反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反“四风”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只是反腐败,而是要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靠纪律和规矩管住全党,防患于未然,这也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初衷。《永远在路上》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永远在路上》只是药引子,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最终落到实处还需要党员干部从自身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防线,并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第2页共5页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