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起了大雪改为比喻句【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句子专项复习】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一、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十二、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如果句中的有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如果句中的有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则改为肯定的词(是、能、会等)。3、加上疑问词(怎、怎么、难道、岂)等。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例题: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改反问句)“”“”“”“”【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改反问句)“”“”“”“”【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有不去掉,无不加上不。2、去掉疑问词(怎、怎么、难道等)。3、去掉句末的语气助词(呢、吗等),问号改为句号。例题: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改为陈述“”“”“”“”句)【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2、拟人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3)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4)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3、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