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陪计划心得体会用“国培”的理念指导教学20XX年4月,我再次参加了国陪计划——XX市小学科学的学习,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此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小学科学课程的研究目标应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一门课程。应该强调科学性,实践性,形成良好的与科学有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课应该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必须突出“核心概念”,必须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科学课就应该让学生玩,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中掌握科学的知识,这种知识必须是由学生自己亲身发现与探索出的。一、关注“儿童的科学”。儿童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他们对世界的解释,对因果关联的推断往往是主观的、原始的。儿童认识事物,探究事物,或许并不能走进科学的本质,但他们在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过程中总会烙上自己生活的影子,肯定与的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知道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他试图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当前的事物进行图解,即使这种图解不一定正确与规范,但这就是“儿童的科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这种前概念,要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并有效利用儿童的原有认知,充分利用学习科学理论,有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素养。二、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力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例如,有老师在上《垃圾的分类与回收》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垃圾的分类基础上,让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实践,将垃圾分成了“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厨房垃圾”四类。从学生的汇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知道了该如何回收利用垃圾。但是,当学生走出课堂后,面对自己周围的垃圾,一定不知道该如何第1页共3页分类处理了。为什么。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箱就只有一个,你让他们怎么分类。我观察了他们的学校,学校里的垃圾桶这样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电池孔。那个电池孔只能放进去废旧的电池,如果是其他的有毒有害垃圾该放在哪里呢。所以,我认为,还应在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后,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垃圾。同时,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我们要将课堂实践活动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研究事物。课堂实验有其时间器材的限制性,学生不能尽性尽力去研究、思索,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地、有步骤地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研究活动以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它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开展实验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如教学“种子的发芽”实验时,让学生回到家中去做一做,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巩固了所学知识。三、一定要在课前自己动手做一遍实验,指导好学生做好实验,不能偷懒。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也径。科学课中大量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试验等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要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教师最好要课下先行试验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而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教师先行实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避免在课堂实验中使学生“误入歧途”,产生对科学的误解。如做空气有重量的实验,有教师设计这样的实验来证明空气有重量:先将两个同样型号的不充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上,调整天平使其平衡,尔后将其中一个气球充满气后再放回到天平上,充气气球所在的一端便下降,这说明空气有重量。我对该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毫无异议,便在课堂上如法炮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实验结果大出意外:放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样的结论使全班同学瞪大了惊奇、疑问、迷惘的眼睛。我也一时不知所从,稳定下第2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