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汊涧小学:吕月2014.4.5说课环节:一、紧扣要点,分析教材。二、结合实际,选择策略。三、师生互动,预设流程。四、简洁明了,凝练板书。一、说教材【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业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在教材第84-85页。本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角蕴藏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地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物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让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大小应是由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活动角的制作环节不可缺少,既巩固了角的组成,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后面的面的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做准备。一、说教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如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出角的大小。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说教材【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实物和平面图中辨认出角。难点:学生能够直观区分出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取决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二、说学情,选教法、学法【学情】: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又在二年级是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角与图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更有利于学生对角的理解和认识,本课采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教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一做、比一比中丰富学生的感知。二、说学情,选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观察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角、感知角,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制作固定角、活动角。给学生做够的空间开展探究行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生经历发现角、感知角、制作角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纸工袋、脑中、剪刀、三组制作好的角生:三角尺、纸工袋、剪刀、硬纸条、图钉、小棒。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师生共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图形)2、拼搭三角形3、让学生拿走其中一根小棒,这是三角形变成了什么?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板书)三、教学过程“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简单图形,进行三角形的拼搭,从三角形演变出角,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下面的新知识。三、教学过程<二>、联系生活,感知角。1、说一说生活中的角。2、课件出示例一情境图。(1)数一数三角形,五角形中的角。(2)出示三角板、纸工袋、闹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角。(3)让学生找一找三个角的共同点:两条边,一个小尖尖。(4)师生共同归纳出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两天边”这个小尖尖就是角的顶点。(并同时进行板书)三、教学过程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