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青春,因奋斗而愈发精彩。分享这些精彩的奋斗故事,自然对青年人大有裨益。为此,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开展了“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活动。成功秘诀在于永不言弃《中国青年报》(2012年03月02日01版)本报北京3月1日电(实习生陈鹏记者陈凤莉)今天,第十一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迎来了3位在农村长大、之后又选择在都市打拼的成功人士:四川省森茂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第十施工队队长张应国,北京更香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全国青联常委、河南驻京团工委志愿服务部部长李高峰。18年前,张应国从老家四川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上干着又苦又累的活,起早贪黑,“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紫竹桥上哭了三次”,但张应国最终还是坚持下来。3个月小工、6个月木工班长、工长、施工队队长,张应国一路走来,尝试适应了各种岗位,最后,张应国选择了带领手下几百号兄弟,自己创业。在创业路上,张应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坎坷。“当时只是想坚持,把这件事干下去,别人能坚持,我就能坚持”,正是由于在逆境下的坚持,张应国最终创业成功。老家在农村的俞学文18岁那年就开始养猪,又养鱼。后来因为养猪亏本,鱼又被水冲掉,俞学文一度欠了近4万元的债,“当初欠那么多债,压力非常大”,俞学文开始有了外出创业的想法。“我们老家有十几万亩茶园,是茶叶之乡,自己家种茶也加工茶叶,关键要有能力和精力去经营和推广。”就这样,俞学文带了2000元来到北京,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刚到北京,俞学文租不起房,就睡在马路边的临时建筑里。没有什么货源,他就花6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了解市场,寻找商机。“我为什么能在北京留下来呢?首先我觉得做事先做人,这是很重要一点,碰到困难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我在北京创业18年的最大体会是,哪怕有1%的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俞学文说。刚从农村来到北京时,李高峰住的地方附近有一条二道沟河,那条河边垃圾成山,苍蝇乱飞。“既然在住在那儿就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身边环境,我把家门口先收拾干净。”李高峰越做越上瘾,一直清理了5公里的垃圾。12年如一日,李高峰就这样不知不觉坚持下来了。李高峰影响了很多人、帮助了很多人。偶尔,李高峰也会感到委屈,有本地人质问他:“你一个外地人,凭什么不让我扔垃圾,这条河就是扔垃圾的。”听到这样的话,委屈之余,李高峰还是耐心地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大家乱扔,苍蝇不但飞我家,也飞你家,对咱们身体健康有害,如果呼吸新鲜空气,对大家身体都帮助。”当有人再扔垃圾时,李高峰马上去接。渐渐地,李高峰感动了周边的所有居民。除了是社区的义务保洁员,李高峰还义务巡逻。几年来,他抓了28个小偷,在与歹徒搏斗时候,他身上受了多处刀伤,左臂缝了7针,右臂缝了8针。“我觉得我做的事是对社会有意义的,奉献了就会感到快乐。”现在已经是“北京好人”的李高峰说,自己如果每天不做一件服务的事,睡觉都不踏实,饭也吃不香。相关专题:我的青春故事【文字实录】从年轻开始寻找梦想《中国青年报》(2012年02月24日01版)本报北京2月23日电(实习生徐盼记者陈凤莉)今天,水木年华组合和喜悦蜘蛛侠组合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做客第十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作为备受关注的“黄金搭档”,两组嘉宾与网友分享了他们的青春故事。1989年进入清华大学的第一年,卢庚戌就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应该是清华的校园氛围影响了我,入学第一天我就听到隔壁有人在唱歌。”周围人的耳濡目染、几场精彩的演出,彻底将卢庚戌心底爱好音乐的火苗点燃了。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吉他,卢庚戌开始苦练。“刚开始学吉他,我又不会唱,难免声嘶力竭。当时吉他音有时还不准。”虽然立志把音乐当成自己的事业,卢庚戌遭遇的却是周围人的不看好和“母亲痛哭流涕、父亲要断绝关系”的尴尬,但倔强的他还是带着自己“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就肯定出名”的理想,辞去了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正式踏上音乐的道路。同样是清华高材生的缪杰,毕业后便成了一家知名IT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月薪达万元。但为了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