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文化心得体会俗语云: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讲官德。官德修养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的体现。共产党人的官德,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公德和从政的道德,而且是领导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体现在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讲,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这种自律表现为通过不断地强化自身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批判力。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认为提高官德修养需要认真进行“四对照四反思”:一、对照先贤的高风亮节,反思我们今天干部的境界高不高。在南阳的官德文化当中,范仲淹的忧乐观正是先贤的高风亮节的表现。范仲淹的忧乐观体现在《岳阳楼记》里为世人传咏千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之中。其核心思想在于把国家和民族利益臵于个人利益之上,一心为民,天下为公。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范仲淹的忧乐观激励自己,在心中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个人追求融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之中。二、对照先贤的为民情怀,反思我们今天干部的群众观点牢不牢。在南阳的官德文化当中,"召父杜母"这一成语典故就是为民情怀最为深刻的体现。召父是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是指东汉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两位太守在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使南阳水利和农业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父母官”这一尊称也因此广传后世。"召父杜母"也成历代所推崇的官吏楷模。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努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时时刻刻装着群众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坚持权为民所用、第1页共2页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官德,在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过程中弘扬官德。三、对照先贤的勤勉精神,反思我们的工作干得好不好。在南阳的官德文化当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先贤诸葛亮勤勉精神的真实写照。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年轻时期曾躬耕于南阳,三国时期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蜀汉忠臣,也是历代推崇的忠君的典型,他以毕生的精力和奉献诠释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铸就了官德文化的典范。诸葛亮的勤勉精神曾激励着无数中华仁人志士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当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当把诸葛亮的勤勉精神带到日常工作的实践中,在思想、行动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克难奋进,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心中牢固树立为民多办事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观念。四、对照先贤的律己精神,反思我们的廉洁从政够不够。“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官德”名联,源自XX县区衙三省堂,为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写的。这副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深刻哲理。“官”自民来,得失不惊。正确处理好为官的“荣”与“辱”是培养自己官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奉人民为衣食父母,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时时处处不搞特殊,不留污点,尽好“人民之子”的“孝道”,在为民干事中涵养官德,让人民满意。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