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著导读》公共选修课学院:能源工程学院专业:安全工程班级:12级安全工程本科班学号:2012401148姓名:李坤娇《西方名著导读》公共选修课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论文浅谈《傲慢与偏见》摘要: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关键词:奥斯丁文学婚姻正文:简--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收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都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就形成了她作品中的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艾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小说中充满了各式人物,男人和女人,老人和青年——其中一些是孩子,但为数不多——令读者难忘而栩栩如生,就像他/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简·奥斯丁没有走出强加给自己的有限空间。她没有写豪门望族的故事——尽管她对北汉普街角的贵族家庭有所了解。通过描写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力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十九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十八世纪优秀现实主义传统,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奥斯丁是一个长于刻画人物的作家。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道白,客观地勾勒出那些拥有财产和特权、贪婪自私的老爷太太们的嘴脸,这正是她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她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性格鲜明,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好像可以从书本中走出来。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名著《小说面面观》在分析“立体”人物(与“扁平”人物相对而言)时便以奥斯丁的人物为例。其中,《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述了四起姻缘,成为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这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开篇一段话,引出了一段发生在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关于爱与价值的经典故事。众所周知,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对婚姻的想法:单单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以金钱为目的的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