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谢晓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同组学生姓名:边舒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土壤颗粒组成状况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2.掌握土壤颗粒分析方法,从测得的数据来确定土壤质地,为分析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提供参考数据。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对土壤进行机械分析,即把土粒按其粒径分为若干级,并测出各级的量,从而判断土壤的颗粒组成。比重计法:将径较细的土粒加分散剂后,充分分散,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Stokes定律及土壤比重计浮泡在悬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用土壤比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1],并确定土壤质地。计算公式如下,1.土壤含水量(%)=[风干土重(g)—烘干土重(g)]/烘干土重(g)2.<0.25nm各级颗粒质量百分数(%)=[比重计读数+比重计刻度弯面校正值(本实验忽略不计)+温度校正值-分散剂校正值]/烘干土重(g)3.读数校正1)温度校正值:本实验比重计读数以20℃为准,依据土壤比重计温度校正表计算得到比重计温度校正后读数。1/6专业:农资1202姓名:平帆学号:3120100152日期:2014.4.15地点:农生环B255装订线2)分散剂校正值(g/L)=加入分散剂的体积(ml)×分散剂的浓度(mol/L)×分散剂的摩尔质量×10-3。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土样(取于余杭塘路施工旁,风干研磨细后过18目筛);特种土壤比重计,研钵,橡头玻棒,温度计,带孔搅拌棒,1000mL沉降筒,洗瓶。草酸钠溶液(c=0.25mol/L;M=133.99)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称取风干土样置于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烘16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重,称量后计算土壤水分换算系数;2.称取风干土样m3=50.0853g置于瓷研钵中;3.土样分散。根据采样土壤呈中性或弱碱性[2],于烧杯中加20mL草酸钠溶液作为分散剂,调成糊状,静置30min。用橡头玻棒研磨不少于20min,之后加入剩余20mL分散剂;4.悬浮液制备。充分搅动研钵中悬浮液,加蒸馏水后全部洗入1000mL沉降筒,多次洗涤,并合并与沉降筒中,直到滤下的水不再浑浊为止。同时应留意勿使量筒内的悬浮液体积超过1000mL。最后将量筒内的悬浮液加水至刻度;5.温度测定。将温度计悬挂在盛有1000mL水的1000mL量筒中,并将量筒与待测悬浮筒尽量放在同一地点,在测定比重时同时记录水温(℃),即代表悬浮液的温度。6.悬浮液比重测定。带孔搅拌棒上下搅拌1min(约30次),用带孔搅拌棒搅拌沉降筒中的悬液时,动作要平稳,速度要均匀,向下要触及沉降筒底部,一般距液面3-5cm,否则会使空气压入悬液,影响土粒开始时的沉降速度。7.本实验采用国际制:5min(<0.02mm),5h(<0.002mm)。计算得到比重计校正后读数,此值代表直径小于所选定粒径的颗粒累计含量。2/6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表1土壤含水率测定铝盒m0(g)风干土重+铝盒m1(g)烘干土重+铝盒m2(g)土壤含水率w(%)14.192324.201523.84523.56注:w(%)=(m2-m1)/(m2-m0)表2土壤悬浮液比重测定与校正值测定时长粒径大小(mm)土壤悬液比重(g/L)水温(℃)温度校正后土壤悬液比重(g/L)分散剂校正后土壤悬液比重(g/L)5min<0.0241.020.541.239.95h<0.00224.820.024.823.5注:温度校正值依据表3土壤比重计校正表[3]得。3/6六、实验结果与分析表4土壤颗粒组成与质地名称<0.002mm0.002-0.02mm0.02-2.0mm质量(g)22.316.29.8含量(%)46.233.520.3土壤质地类型粘土注:土壤质地类型依据表5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4]得出。4/6土样的颗粒组成分析测定结果及其土壤质地名称见表4。所采土样粘粒含量大于45%,为粘土类型。之前土壤质地指测法中,我们通过揉搓土样(黏结性和塑性良好)和搓条法(能搓成完整突跳,可弯成小圈,但小圈有裂缝),估测土壤质地为壌质粘土。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与指测法相近,同时也与采样地点(靠近河流,表层长有草本植物)的特征相符合,这说明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