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年级:初三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张加加教学目标1.了解图文转换主要类型。(介绍画面内容、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揭示漫画寓意)2.分析中考例题。3.掌握答题思路。教学重点: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具备图文转换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中考真题,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考情——题型1——对接真题——题型2——对接真题——题型3——对接真题——总结——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河北卷的“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的数据统计,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等。读图材料涉及图片、图标、漫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那么,同学们,这些考查的就是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板书:图文转换)二、分析考情:图文转换是河北中考语文科目的常考考点,往往通过表格、图片、漫画、邮票等来考查,一般为4—6分。近8年的考查情况看下表,连续三年都考到了,18年的中考,我们仍应该重视它。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三类题型来提高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三、题型1:介绍画面内容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15年河北中考题,一枚邮票,请看题,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首先,让我们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做“介绍画面内容”这类题,我们要有做题方法:第一步,介绍画面信息要全面,包括图画、标题、文字等。第二步,表达方式为说明,即有什么说什么,不带任何修饰成分。第三步,讲究说明顺序,从主体画面到四周画面介绍,学会使用方位词(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其次,让我们看一下参考答案,特别注意红色文字。再次,让我们齐读方法指导,读完后依据PPT上的方法,迅速完成学案上实战演练第一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注意落实到笔头,形成文字)最后,时间到。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答案……给大家展示下参考答案,看你是否拿到了这3分。我们再回顾下做题方法:信息全面表达说明说明顺序(板书)四、题型2: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同学们,这是17年河北中考题,请看题,写出两条信息。做这类题:第一步,观察分析,捕捉信息。首先,要认真观察,关注图表题目、标题、表头来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这张图表的标题是“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其次,找出图表中所含的所有信息,比较对象、数据变化、图表细节等。第二步,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正确分析图表中所有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文字表达,扣住要领。要符合题干要求,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所包含的信息,不出现语病,反映事物变化规律时,用词要准确,不得出现数字。我们看这道题,图中虚线为国民综合阅读率,它从11年到16年的变化是“增长幅度不大”。实线为手机阅读增长率,它的变化是“大幅度提高”。虚线与实线对比得出,手机阅读增长率的增长幅度大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增长幅度。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实战演练的第二题,给大家2分钟时间。时间到,首先找位同学带领大家来审题,捕捉的信息是“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查看数据变化,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人均阅读量”是有所增加的。而“人均阅读时长”中手机阅读时间增加,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所以我们概括提取图表信息,必须要:捕捉信息归纳概括扣住要领(板书)五、题型3:揭示漫画寓意同学们,首先介绍下什么是漫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歌颂某些人或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请看这幅漫画。第一步,读漫画。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内容主旨。看文字,文字传达出某种信息。第二步,析漫画。看形象,分析漫画的形象,这是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分析手法,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现象。第三步,悟漫画。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现象。这幅漫画的标题是“武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