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VIP免费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长石中学王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四)学科渗透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爱护土地。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2.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难点:1.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设计思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教师教授新课板书教师学生教师承转活动回答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土地资源。(学生作答好后,老师作总结并引入新课。)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如何的。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土地同时也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了“舞台”。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加以补充)现在我们都知道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状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课本第12页的活动(1),3分钟后我请同学来回答。课本第12页图,想一想,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讨论3分钟,小组派人回答)教师教师活动回答活动教师总结教师承转教师中国陆地面积多于美国,但由于中国山地面积加上干旱面积大,造成中国的耕地面积少于美国。而1997年中国人口12.364亿,美国人口2.488亿,中国人口远多于美国,所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加以补充)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就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来说一说。美国两面临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干旱半干旱面积较中国少;平原面积广大。中国西北部深居内陆,干旱半干旱面积大;山区面积广阔,平原只占国土的1/10。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课本12页的活动(2)和活动(3)。课本第12页图,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世界人均的百分数,并回答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人均草地:100%=30.26%中国人均林地占世界人均林地:100%=13.33%以上数字说明了我国草地、林地的人均占有量少,间接地说明了我国的“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3.阅读“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绘制四幅统计图。(学生作图)板书提出问题学生教师课堂小结课本选择了中、俄、美、印四个国家进行比较,在各项数据中,中国的人均数据远远低于俄罗斯和美国,与印度的情况相似。通过这几组数字的比较,同为世界大国,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形势是非常不容乐观,更直观地体现了“人多地少”这一土地基本国情。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电脑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