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绿水江南一、单元分析:1、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采茶的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作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形式为小调。此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2、童声合唱《西湖春晓》这是一首表现杭州西湖美景的歌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写得非常有意境:朝阳上柳梢、清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风随波荡漾;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游。一片诗情画意。歌曲的节拍采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游”的意境。3、民乐合奏《江南好》民乐合奏《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的,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从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感受,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乐曲采用的是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换头不换尾的创作手法,既有变化又不失统一的风格。二、单元目标1、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2、能为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采茶的情景。3、通过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它的艺术魅力。4、能分辨民乐合奏《江南好》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并能初步认识民族吹管乐器竹笛及其音色。三、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本单元重点:1、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2、分辨民乐合奏《江南好》第二部分的结构。本单元难点:1、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情感。2、感受童声合唱的声音效果。四、教具:风琴、多媒体课件等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2、广西民歌《采茶歌》(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板书设计:纯净、优美随笔:学会演唱本首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教学目标: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教学重、难点: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教学过程:(一)了解西湖的美景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3、第二遍: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4、第四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四)板书设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