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222022-8第一页,共二十一页。一、概述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粘膜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治疗,局部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第二页,共二十一页。二、病因及病理生理1、慢性便秘可尤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其中大局部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2、功能性便秘病因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关。目前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1〕慢性传输型便秘、2〕正常传输型便秘、3〕排便障碍型便秘、4〕混合型便秘第三页,共二十一页。1〕慢传输型便秘(STC):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患者肠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异常,其次还与结肠粘膜氯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有关〔氯离子通道与跨上皮细胞膜的氯离子和液体转运有关〕。2〕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和便秘相关。3〕排便障碍型便秘:在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地肌肉不能有效地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缺乏,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直肠排空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排便费力、费时,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局部需手法辅助等。4〕混合型便秘:患者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第四页,共二十一页。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慢性便秘的诊断: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罗马III标准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至少2项〔4个25%〕:至少25%的排便感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手指协助、盆底支持〕;每周排便小于3次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注:诊断前病症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病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第五页,共二十一页。慢性便秘鉴别诊断对近期内出现便秘,便秘或伴随病症发生变化的患者,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对年龄>40岁、有报警征象者,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室、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是否伴有结直肠的影响学改变。〔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快、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第六页,共二十一页。2、功能性便秘诊断功能性必须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障碍在反复尝试排便过程中,至少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1〕球囊逼出试验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排出功能减弱;2〕压力测定、影像学或肌电图检查证实盆底肌肉〔如肛门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不协调性收缩或括约肌根底静息压松弛率<20%;3〕压力测定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排便时直肠推进力缺乏。注:诊断前病症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第七页,共二十一页。3、功能性便秘的分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4型:可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判断。1〕STC:结肠传输延缓,主要病症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2〕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变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排便等。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根底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缺乏2个亚型。3〕混合型便秘:患者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4〕NTC:IBS-C多属这一类,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便秘相关。第八页,共二十一页。4、严重程度的判断根据便秘和相关病症及其对生活影响的程度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