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用户运营策略研究报告2023Part1市场概况:市场面临着哪些新变化?Part2解题思路:构建用户运营体系的三个关键模块Part3案例拆解:先行者与创新者的最佳实践Part4策略落地:基于微信生态挖掘增量结语前言:新能源车内卷加剧,急需寻找新增量竞争端:双强+五大阵营格局
消费者端:用户年轻化+购车方式多样化
企业端:渠道红利衰退+DTC转型“沙漏模式”:灌水-引水-蓄水三大模块
策略总结:线索获取-线索分析-转化交付-用户常态化运营中高端新能源车企:蔚来、极氪
经济型新能源车企:小鹏、比亚迪极狐汽车-打造爆款出圈的事件营销
五菱汽车-用户分层运营助力共创与转化
凯迪拉克-厂商+经销商协同促转化
蔚来汽车-知识营销带来用户精神认同
一汽-大众-提升全链路的内容流转效率参考资料/主创团队新能源车内卷加剧,急需寻找新增量前言就在最近,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在发言中表示:行业现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汽车市场巨大,忧的是市场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从今年3月的数据来看,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同比增速只有0.3%,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4.8%,市占率达到了26.6%。对比,广阔的市场下还有可观的增量。但是,从今年开始的降价风暴加剧了市场的“内卷”,也让行业洗牌开始提速。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得不背上了“保市场份额”和“保生存利润”双重压力——“怎样才能把车卖的更好”成为企业家们最焦虑的话题。首先,在特斯拉的带领下,大批新能源品牌不得不跟随友商采取优惠动作,否则市场份额就难以保住。早在2023年1月,特斯拉就吹响了降价的冲锋号,4月份又再次跳水。对比2022年10月特斯拉各车型在中国的价格,最高的降价幅度可达到4.8万元。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最严的国六A标准即将执行,大量国六B燃油车库存急需消化,所以燃油车品牌[1][2]2在3月也加入了价格混战。这次东风车系成为了领头羊,东风雪铁龙最高直降达到了9万元,“C6只卖12万”一度冲上热搜。新能源品牌也必须要考虑燃油车品牌降价的冲击。据统计,3月份全国有40多个品牌、近百款车型加入了这场“保市场份额”的价格战。传统乘用车综合促销幅度达到12.9%,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3][4]其次,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降价来短期抢市场,但不能一直通过降价来长期做生意,因为大部分品牌并没有这个底气。2022年,特斯拉的毛利率为25.9%,净利率为15%,其他新能源品牌的毛利率大多位于10-20%,而净利率大多都是负的。伴随着2022年底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截止今年2月,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只有3.2%,同比下降了42%。虽然有碳酸锂大降价作为未来供应链的"底气",但复杂的产业链使得价格传导需要2个月以上,品牌难解燃眉之急。不过,整个汽车市场以价换量的动作真的刺激到了消费吗?至少从库存来看并没有:今年2月的厂商库存占比达到22.4%,位于近两年来仅次于特殊时期的最高点。而3月的库存预警指数也显示整体行业处于不景气的阶段。究其原因,在于市场的混战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大量用户处于持币观望状态。虽然优惠刺激让兴趣度上升,但是并没有转化成购车需求,消费者的想法是“再等等,反正还会降价”。数据显示,汽车消费入店分指数从去年12月就持续上涨,从60.4[5][6][5]3到3月份77.9。而汽车消费需求分指数从去年12月开始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还从2月的73.3下降至3月的68.2。[7]价格战困局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新能源品牌的前端业务痛点:缺乏新增量的抓手���垂媒等传统线索投放模式成本上升,商圈客流红利减弱,获客成本增rn�消费者注意力转移到数字化、碎片化媒介,对于运营能力要求增r��传统经销模式与直销模式难平衡,消费者体验难提xU�产品驱动的经营模式与用户存在距离感,难以感知用户需求、积累用户数据资产我们认为,想要实现以价值驱动的长期增长,挖掘新增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回归到用户身上-通过数字化手段全域经营用户,利用私域模式长期维系用户关系,借助数据、内容、服务等方式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在本报告中,我们通过大量调研,梳理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进行数字化用户运营的模式,并深入分析了若干代表性案例,最后总结了基于微信生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