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及当代意义摘要: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浙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浙东地区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背景下,产生于抗日相持阶段,并以延安精神为榜样;增添了浙东地区特有的智慧、开放、爱民、自强的人文特色,并结合作为浙江抗日主战场的实际情况,四明山精神才得以形成。服务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本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四明山精神因其自身的成长性和发展性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精神当代意义中图分类法:D67文件标识码:A一、四明山精神的形成任何精神的形成都建立在它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根据因果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本文追根溯源,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论述四明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四明山精神产生于抗日相持阶段,此时也是毛泽东思想进入成熟阶段的时期,它继承并发扬了延安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四种内容。1、特定时代背景:抗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攻占广州、武汉后,消耗巨大,占地甚广,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抗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斗争策略,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重点进攻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抗击着68%的日军和几乎百分之百的伪军,成了抗日主战场。浙东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日军通过海空军配合行动,将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纵横四百余里的富庶平原收入囊中。浙东大地,悲惨之声遍彻原野,凄凉之景不忍目睹。中央和毛泽东接连发出指示,要求认为“有单独成立战略单位之必要(此区大有发展前途)”,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四明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和组织基础。首先,浙东人民素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的抗英、抗法,以及2余姚盐民大罢工等,浙东人民都站在了勇于抗争的第一线。浙东的宁波,曾一度是中共浙东省委机关的所在地。怪不得毛泽东在视察宁波时对宁波发出由衷的赞叹,称其是个“英雄的城市”。其次,中国共产党在浙东的活动由来已久。北伐战争时期,组织过工人、农民和盐民的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过地方红军。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东兴起了轰轰烈烈额的抗日救亡运动,甚至有的地方还组织了地方武装。延安精神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总路线和指引,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实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因此,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吸引了无数先进的革命青年抛下一切,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让自己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净化自己的灵魂,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形成时代的滚滚洪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党才能在关键时刻绝处逢生,挫折之后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百折不挠。为培养抗日干部,储备必要的人才,延安开办了几十所干部学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1937年春改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对于教条主义不顾国情,盲目照抄照搬苏联经验、道路和模式,几乎葬送了党和革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