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二十六页。第八讲近代化的探索第八讲近代化的探索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二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考点6洋务运动——技术近代化1、背景——清政府内外交困(1)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大量丧失;(2)内忧: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如太平天国运动。2、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3、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1)中央:奕;(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第三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6、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1861年,曾国藩;2、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3)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1866年,左宗棠;第四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1)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2)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3)湖北织布局:张之洞。(3)筹建海军:70—90年代,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京师同文馆(1862年),培养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5)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第五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7、破产:标志: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8、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影响:1)积极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消极影响: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第六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重要启示】1、封建统治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富强的道路;2、只希望通过技术引进,而不进行政治变革的改革注定会失败。考点7戊戌变法——制度近代化1、背景:(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局面;第七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2)“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3)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团体的建立:强学会;2、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主要经过——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第八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2)主要内容: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思想文化上: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②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3)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戊戌政变。第九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2)原因: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②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重要启示】1、资产阶级改良派不能领导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走上富强的道路;2、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十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考点8辛亥革命——制度近代化1、背景: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2、准备:(1)组织准备:1)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确立了推翻清朝的斗争目标。2)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①建立:1905年,日本东京;②总理:孙中山;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⑤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2)思想准备:创立了机关刊物《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考点精析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3、经过:(1)开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