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一、教材简析:本课有三个活动:第一,哪个凉得慢些。将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倒入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杯中,观察哪一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第二,做一个保温杯,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对热的不良导体的进一步运用。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该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合适,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热的不良导体中,哪种材料更好。第三,保藏冰块比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尽可能多地使用热的不良导体,是使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的一种方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要求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最后通过保藏冰块比赛,来检测各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对本单元前七课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也是这一单元的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也要检验学生控制变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科学词汇:导体、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科学方法:对比实验(三)过程与方法: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核心价值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教学难点: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实验中注意安全教学流程实物引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深入探究拓展联系生活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㺾材料石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5.学生实验。(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6、交流实验结果。三、做一个保温杯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6.小组讨论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四、保藏冰块比赛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板书设计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热的良导体-------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