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二、教学背景: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学科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对学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了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就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认知而言,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科学词汇:液体、沉浮。(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2.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核心价值观:同一物体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相同体积的体液体改变其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1.同一物体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的沉浮探究2.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白糖水;酒精灯、两个金属片、滴管等每组一个马铃薯、1个水杯、一根筷子、蜡烛、铁片、火柴;清水、食盐、白糖、味精等若干。教学流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创境激趣,揭示课题1.介绍因溺水而发生的不幸事故。2.描绘死海的奇怪现象3.对比平时游泳的实际情形。4.谈话引思,导入新课(二)直观演示,引入探究1.出示一个马铃薯、两杯水(分别装有清水与浓白糖水,事先不告知学生)2.谈话引思:如果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水中,它会怎么样。3.学生猜想,展开讨论。4.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1)把马铃薯放入一杯水(清水)中(2)把马铃薯放入另一杯水(白糖水)中5.板书实验现象: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有浮6.引发思考: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7.学生质疑,交流探讨。直观演示,引入探究师生探究,质疑问难参与实验,验证猜想创境激趣,揭示课题实践应用,获取新知总结全课,交流所获8.教师引导并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小结。(1)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2)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3)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三)师生探究,质疑问难1.交流探讨: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沉浮的解释。(1)教师启发:回顾旧知,从马铃薯受力的角度出发思考。(2)学生联系旧知,交流回答。(3)教师归纳小结第一杯中的马铃薯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马铃薯自身的重力。第二杯中的马铃薯上浮到水面是因为刚开始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利,当浮到水面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2.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