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yuán2.huò3.qiānmò4.tiáo5.yāo6.yì二、D三、陶渊明东晋宁静、安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向往美好生活感知探究一、1.对……感到惊奇。2.平坦开阔的样子。3.整齐的样子。4.高兴的样子。5.于是,就。6.竟然。7.都。8.详细,详尽。9.隐隐约约。10.妻子和儿女。11.更不用说。二、1.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老人和小孩,都高兴愉悦。3.(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4.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三、1.渔人2.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3.村中人村中人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人人幸福。4.桃花源人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孩子和同村的人来到桃花源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今竟见到了渔人,所以吃惊不小。5.与世隔绝,热情好客。二、开头便写渔人“忘路之远近”;渔人离开时,村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虽然出来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时,还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高尚士刘子骥欲寻找,也是“未果,寻病终”。三、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四、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背诵积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拓展提升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2.(1)同“邀”,邀请。(2)难道。(3)确实。(4)终于。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4.【示例】我认为没有战乱可以使百姓安乐。《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正是避开了秦时的战乱,躲到了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才有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22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预习反馈一、1.xīn2.rú3.dú4.tiáo二、D三、唐刘禹锡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感知探究一、1.有名。2.不加装饰的。3.只有。4.使……劳累。5.大。6.这。二、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3.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之人,没有无学问的人。三、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虚衬实,运用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惟吾德馨”。2.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品质。3.高雅,超凡脱俗。4.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背诵积累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拓展提升一、【示例】青苔绿绿的,密密的,茸茸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散发出醉人的绿。还有那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珠,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竹帘,打量着我的陋室呢。于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