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背诵、翻译课文。3.积累本课的成语、格言、警句。重点难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背诵、翻译课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一)知识领航1.搜集有关孔子及《论语》有关知识的介绍,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2.朗读文言文需做到:(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二)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借助底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1)给下列字注音。说(yuè)愠(yùn)吾(wú)省(xǐng)有(yòu)逾(yú)罔(wǎng)殆(dài)箪(dān)笃(dǔ)(2)给课文划分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答案要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学法指导: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读字音,尤其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停顿要在了解句子大体意思的基础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