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1坚守报国初心,笃行奉献承担新使命。朱有勇出生于XX省红河州XX县区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云南农业大学,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悉尼大学完成项目研究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他说:“宾馆再好不是家。国外条件再优越,也是为他人做事。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他永远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农民的儿子,始终秉持着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承担起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的新使命。坚守奋斗初心,脚踏实地书写新担当。从农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到扶贫第一人,朱有勇始终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用矢志奋斗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为了专心搞科研,他拒绝了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职务,一心扑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不断致力于让农产品更加绿色健康且高产。2015年,他又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带领着1500名农民学生,用技术和知识指导他们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利用林下种植三七,并在人民大会堂当起了云南“洋芋”的代言人。坚守为民初心,扎根基层成就新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的不懈奋斗追求,而让人民吃饱吃好、吃出绿色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朱有勇的研究一直心系百姓,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和为群众造福当成最大的幸福,用一腔赤诚,书写绿叶对根的情意,他及团队研发的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田间地头,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他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扎根云南边疆,深入人民群众和田间地头,用产品带领乡亲们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农民教授”朱有勇将自己的个人梦融入到伟大复兴的国家梦和民族梦中,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的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之中,用矢志不渝的奋斗书写扎根农业、造福人民的初心,用初心践行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激励新时代的我们继续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第1页共23页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2“怎么把青山变成金山。怎么把贫穷变成致富。你们来的目的就一个:自己富,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富,把全村人带富。”在刚刚开班的新一期“院士专家扶贫培训班”里,朱有勇首次邀请了电商来讲课,培训老乡们利用互联网将绿色农产品卖出大山,60名学员全部来自澜XX县区20多个乡镇,朱有勇还帮村民们配上了迷彩服,希望他们像军人一样要求自己。电商培训人员许纪锋说。“他和学员其实是吃住都是在一块的,也不断和学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和疑惑点,针对性的给他们进行一些指导。”2016年开始,朱有勇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种马铃薯。从开山、整地、施肥到分级、包装、销售,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细致地培训。澜XX县区乍乃村民李黎。“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到东西,学到这些东西以后自己受益了,可以帮助身边的人。”从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到冬早蔬菜、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培养了1445名乡土人才。“直过民族主要是素质型贫困,所以科技扶贫非常重要,关键要有技术,把资源变成经济,就能富起来,和大家一起同步进入小康。”现在,朱有勇团队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们都驻扎在扶贫一线,指导培训农户。澜XX县区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感慨道:“受帮扶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树立了科技致富和勤劳致富的观念,经济效益和观念实现了双丰收。群众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对脱贫致富有信心了。”技能培训班看似改变的只是群众的生产方式,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改变。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都是很早就起来了。”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变化,一个乡村的村容村貌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第2页共23页澜XX县区竹塘乡乡长龚老五告诉我们:“我们老百姓自从朱院士来了以后,都不是以前那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跟着院士干,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寨子空气里都充满了花的味道。”4年多来,在朱有勇带动号召下,数以百计的专家来到澜沧进行帮扶,他们把自己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变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