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领导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继承弘扬儒学和谐文化,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儒学和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渗透到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和血脉,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承弘扬儒家和谐思想,在工作实践中培育和谐文化,充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一、正确把握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构建和谐社会认识。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关键时期推出的新举措。构建和谐社会是以十七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潮,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十七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治国理念和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第1页共6页建和谐社会是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要有积极和谐的思想理念,运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运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运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28字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二、继承弘扬儒家和谐思想,积极发展民族和谐文化党的十七大继承发扬了儒家和谐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辨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名言。强调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处,不同的意见相得益彰。从这一理念,自然可以推导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思想。儒学大致从三个层面阐述其和谐的思想:第一、身心的和谐。在这方面,孔子有许多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等等。孔子曾经对颜渊大加赞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大致如此,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自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为后儒所称颂的孔颜乐处。第2页共6页第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将个人的和谐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