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生根向上成林XX省XX县区实施第一书记“1+1”制度向下生根向上成林XX省XX县区实施第一书记“1+1”制度XX省XX县区前宣东村养鸭户张玉生第一次知道“城里来的干部居然不嫌味儿”。半年前,畜牧技术员出身的郭绪亭第一次来到张玉生的养鸭厂,便一头扎进潮湿、闷热的鸭棚,察看鸭子长势,询问防疫和饲养流程,棚子里湿黏、腥臭的味道丝毫没有影响郭绪亭的兴致。过了半天,两人走出鸭棚,坐在马扎上聊天,郭绪亭建议:“老张,要不考虑适当扩产吧,上了一定规模可以申报政府优惠项目,享受实实在在的补贴。”喜上眉梢的张玉生从此将郭绪亭的名片随身带着,上面标有郭绪亭的手机号以及他的双重身份:XX省XX县区畜牧局副局长、小雪街道前宣东村第一书记。XX县区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中存在的“短板”现象,探索实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第一书记“1+1”制度,为每村选派1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1名年轻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405党员领导干部和405名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带着感情到基层、访民意、解民忧,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群众盼啥就干啥,服务改善民生第一书记带领年轻干部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解决群众水、电、路、气、医、学、房、保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有的第一书记到村后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新建或整修村道路,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有的第一书记带领群众整治环境卫生,开展卫生死角清扫和义务植树活动,合力共建生态宜居家园;有的第一书记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救助特困群众。市委书记带头到任职村与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问题。第1页共3页第一书记协助新建垃圾池1284个,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21处,完成抗旱春灌浇地35.72万亩,新建、整修道路300公里,救助困难群众2500多人。进门入户听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第一书记带领年轻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按照对“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确有困难帮扶到位”的要求,在任职村设立“信访代理员”公示牌,将姓名、单位、电话全部公开,向群众印发5万余张“第一书记便民联系卡”,上门入户对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经济致富能人和留守儿童家庭等重点走访,了解基层缺什么、盼什么,群众怨什么、恨什么,把民情摸清、问题找准。目前,第一书记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700余条,代理解决群众信访、民事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200余起。分类整治难点村,加强基层组织采取倒排位次方式,排查班子软弱、矛盾复杂、凝聚力差、经济薄弱的“难点村”,明确23名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党员领导干部和12名乡镇党委书记带头担任“难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组建“难点村”联建治理工作队,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村账乡管”、村务党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契约、“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对历史遗留问题逐一进行化解,开展创建孝贤文明村、孝贤文明户活动,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目前,组建“难点村”治理工作队41个,整治转化“难点村”39个,评选孝贤文明家庭100户,帮扶经济薄弱村新上致富产业项目120余个。党建联创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第一书记把机关党组织先进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向农村党组织辐射、延伸和渗透,带领机关党组织与村党支部开展“城乡联建创五好”活动,政法系统第一书记联建带动治安混乱村、经济部门第一书记联建带动经济薄弱村、农科部门第一书记联建带动特色产业村等,把机关的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探索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第一书记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300余第2页共3页期次,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