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总结(2020B053课题组阶段性成果)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始终奉行“先会做人,后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尊崇网络文明、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人生抱负。如何做好德育渗透的教学工作,我从最简单最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日常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以下是我从教学的主要过程和多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做法和观点: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的主体,一方面我们要传道解惑,传授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结合日常的教学,老师都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德育渗透的相关材料和活动主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养成。如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同时从银河系列计算机、汉王识别、百度、腾讯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软硬件及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来看到我们民族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希望,增加同学们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比如文字编辑或幻灯片制作或动画制作练习中,组织学生制作“我的家乡”等为主题的word作品,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相关技术操作,同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历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育等内容。二、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通过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奋发向上意识,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三、做好学生上网心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辅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虽然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