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后面有各选择的网络投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图1)。据此完成1~2题。图1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1、B2、D【解析】一、思想:人地协调观,事物是变化的,要辩证的看等事物的发展;二、思维:考查综合思维及其中的比较思维;三、知识载体:以中心地理论串联聚落(城市)、交通。1、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主要看“主要交通流”,甲模式主要交通流发生在一般城市之间,丙模式主要交通流发生于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二者皆不符合题意“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发生在所有一般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故B更符合题意。2、职能一致性、区域均衡性则交通流具有一般性,而不会产生主要交通流,空间封闭性则不会产生交通流,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既存在一般交通流,又存在更高等级的主要交通流,故交通流具有等级性差异,故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等级性差异,故D较符合题意。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3~4题。图2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3、D4、A【解析】一、思想:一般中有特殊,认知有先后;二、思维:考查演绎推理思维;三、知识载体:以地貌发育演化为案例。3、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地质构造差异抬升会导致河床部分加深部分抬升;河流阶段性下切受气候影响,则河床加深;原始河床纵坡较大,以侵蚀(下切)为主,则河床加深。图中河床整体明显抬升,故不是地质构造差异抬升、河流阶段性下切、原始河床地形差异导致;滑坡、泥石流作用使得不同河段水位抬升,以沉积为主,所以河床才会抬升。故D较合理。4、图中信息,是有序连续的三个阶段,河床是持续抬升的,所以是持续不断淤积,故淤积大于侵蚀。故A较合理。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5~6题。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该地秋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