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邀监督员工作的几点体会段贵祥特邀监督员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实行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政府机关勤政廉政的重要举措。该制度自1991年实行以来,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监督是一种"没有法律约束力的监督".如何履行好特邀监督员职责,本人自1997年担任XX县区特邀监督员以来,积累了一些肤浅的心得和体会。一、要处理好议政与执政的关系特邀监督员工作实际上是微观议政,被监督单位的职能主要是具体执政。议政和执政区别于职责分工,统一于目的一致。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政治性。因此,特邀监督员应当接受被监督单位党委的领导,依据统一的工作部署开展活动。对被监督单位的工作安排,大事、要事,对监督客体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主动的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以及态度鲜明的批评。不能认为"说了也白说",但也不能去"包打天下"、越俎代庖,干涉对方决策或要求直接行使奖惩权。要努力使双方优势互补,既促进对方的工作,又促进自己的工作。二、要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特邀监督员都有专职工作,从事监督是兼职。不过应该认识到,不管专职还是兼职,都是本职。责任同样重要,任务同样重要,岗位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民主党派成员,其所要履行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必须以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必须了解社情民意以及党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兼做监督员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完全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得好,可以给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提供一手好材料,可以优化党委的决策,促进政府工作。所以应当将二者兼而统之,统筹安排时间,辨证考虑工作,使监督更加具体。第1页共4页三、要处理好献策与决策的关系特邀监督员的工作,是献策而不是决策,若定位不准,很有可能越位添乱;选准了角度,则可能发挥民主党派的影响力,增强监督的效果。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可以借助组织的群体效应,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性意见,虽然不参与被监督单位的决策,但完全可以通过献策,使监督的效果体现于决策之中,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当然,工作上不能唯唯诺诺,在善于监督的同时也要敢于监督,看准了问题,据实陈述意见,直言献策,使其对决策的作用发挥得更有效更及时。四、要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特邀监督员是受聘而为,所展开的工作一般都要遵循被监督单位所划定的范围,属于被动工作。而被监督单位认真组织,诚恳相约,精心安排,体现出了主动性。但从实质上看,被动和主动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监督到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于被监督方却有裨益,改进了他们的工作,特邀监督工作则成为主动。主动并不是抢权,而是为了让被监督方对特邀监督工作高度重视,不摆花架子,是当作事关本单位利用的大事来对待,是着眼于被监督单位的工作成效。其实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监督单位和特邀监督员双方携手共同开展工作,"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利益上的一致性。五、要处理好职责与职权的关系很多人认为,特邀监督工作没有权利,他无法处罚被监督的客体,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其实对这个问题也应该辩证分析。特邀监督员及其所在的民主党派组织,不能直接处理被监督对象的不正当行为,这并不是没有职权;而是通过提出意见这种更适合的方法行使职权。如果说监督意见建议不受重视,那可以说这种监督苍白无力,如果得到采纳,就应该说是有"力度".通过被监督单位采纳意见建议,监督方的职责和被监督方的职权就互为补充了,就达到了双方所共同要求的效果。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第2页共4页特邀监督员是以个人身份受聘的,承担工作一般由个人去完成。但这个个体是以民主党派为依托的。民主党派有自身的多重优势,其中的优势之一是:横向与当地中国共产党党委有沟通的便利,纵向可以下联各界人士上达党派中央。这种群体优势给特邀监督员工作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