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信息发展工作报告为推动农情信息体系科学发展,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农情信息体系发展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于近日开展农情信息体系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一)工作开展现状1.农业综合信息。由县农委办公室负责,设兼职信息员1名,电脑1台,打字机1台。采集方式采取电话访问、现场调查和材料送阅。2.开展“三情”监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负责小麦、玉米苗情监测。抽派1名农技人员兼职负责,按照省农委苗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了苗情监测工作。2011年在整个小麦生育期中,共监测45次,其中定期监测13次,应急监测32次;小麦灌浆速度定期监测9期,应急监测13期。在玉米生育期,共监测15次,灌浆速率监测5期,并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形成监测报告20期。通过苗情监测信息平台上报省农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负责土壤墒情监测。每15天监测1次,干旱季节增加监测次数,常年监测30次,监测结果上报县、市、省农技推广单位。县植保站负责病虫情监测。2011年编发病虫情报21期,发布“植保信息”5期,全年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病虫发生周报表上报、县、市农技中心和省植保总站。3.实施项目。县农技推广中心从2009年开始承担了长江中下游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实施年限2009-2013年,本课题是“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的一个课题,将针对长江下游冬麦种植区,在县建立代表的监控站点,开展小麦苗情关键数据的试验和调查。监测点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及摄像头,及时记录苗情、、灾情的发生、危害程度,以及目前还不能完全依赖自动监控系统获取的一些重要数据信息。通过小麦苗情远程监控操作技术工作平台,进行小麦从种到收生产全过程的苗情监控与田管指导。第1页共3页4.参加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农业部在全国聘请21个产粮大市、大县的农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农情咨询组成员,在春耕备耕、“三夏”、秋收及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咨询组成员根据当地农时农事,主动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形式向司领导、农情信息处和秘书处提供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意向、农资供求、农事进度、苗情长势、产量预测、政策措施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生产动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灾害性天气、灾情动态、农资价格等新情况新问题。咨询组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几次集体活动,交流总结农情信息开展情况,安排下步工作,效果很好。(二)存在问题1.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没有专职信息人员。2.缺少专门工作经费,仪器设备不够齐全。3.主动性、时效性不够,信息意识不强。二、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1.思路。建立健全农情信息体系,推进农情信息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2.目标。充分发挥农情信息的快速信息反馈和咨询作用,以加强调查研究水平为主要目标,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种植业生产和农村实际情况为主要任务,及时开展农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评估,为农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以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的稳定发展。3.原则。立足本地生产实际,深入调查、主动提供、迅速上报、详实分析。4.内容。(1)在春耕春管、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围绕种植意向、农作物长势、农产品产量、农资和用工供求及价格、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农”热点及敏感问题等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及时研判并反映相关信息,提出技术措施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当好参谋。(2)结构调整情况。主要粮食作物农民种植意向,加强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种植结构调整趋势。(3)农业灾情调度。关注灾害性天气变化,及时调查、反映灾害及其影响情况,提第2页共3页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三、进一步推进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1.建立专门的农情信息机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设置农情信息科室,配备2-3名农情信息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专门从事农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传递。2.建立物联网。每个乡镇建立1个基础监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