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与风险资本计量一、引言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业无论是经营的业务范围还是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种类都更具多元化加之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在银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更为复杂其中操作风险暗流涌动成为导致金融机构及整个金融体系恐慌的潜在威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更是将操作风险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我国由于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操作风险在我国银行系统也是广泛存在并且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在商业银行风险中的比重远大于国际同行的水平因此操作风险的度量和控制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起潜在损失的风险该定义排除了名誉、法律、人员等方面的操作风险因而涵盖的范围较窄而后者则被定义为除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1本文采用后面一种定义二、变量与模型的选择随着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的重视、越来越多成熟的统计方法和模拟计算技术的介入以及损失事件历史数据积累的日益丰富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用来度量操作风险的数量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真正的度量效果还没有定论还有待检验按照操作风险度量的出发角度不同可以将这些数量模型分成两个大类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自上而下模型是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和收益波动性等作为衡量风险的变量比较容易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且计算难度较小无需根据金融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搜集内部损失数据由该法得到的是所有风险的资本计算数据然后通过将机构中已经得到量化的市场和信用风险资本金进行剔除得到操作风险资本金使用这种思路建立的模型包括收入模型、财务指标法、波动率模型但是由于不能确切分辨出哪种风险比较容易潜藏在哪类业务中因此对各类业务的业绩评价、收益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激励效果不易达到自下而上模型则是在对金融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操作风险的损失事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损失的事件类型或者业务类型来区别风险并逐步进行统计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度量模型、案例分析、因素分析模型、因果关系网络模型等由于所针对的事件是明确的因此可以直接对风险管理发挥作用但这类方法在收集事件事故的数据方面有很大的困难2由于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数据缺乏在考察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gc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浦发银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2.0173亿元;就Profit2模型而言gc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30.0866亿元说明经济增长对银行的净利润有很大的正效应并且宏观经济的变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大且经济政策性的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使之成为自负盈亏、以市场为导向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620也符合经济含义即不良贷款率与银行的净利润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不良贷款率的下降银行净利润有很明显的上升趋势就Profitl模型而言bl1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浦发银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0.5910亿元;就Profit2模型而言bl2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中行的净利润就可以增长5.1443亿元从以上的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杠杆作用明显要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以更要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做到“审贷分离”完善银行内部贷款管理制度从统计检验来看方程一和方程二的总体显著性很好方程二较之方程一拟合优度更高至于变量的显著性当取显著性水平α=0.05时t分布临界值为t0.025(3)=3.182可见方程一中变量gc、bl1均显著;方程二中变量Zc显著而b12不显著此外通过D.W检验值也可看出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且从上面的检验结果还可以看出gc、bl1与银行的净利润有很强烈的因果关系而bl2与银行净利润的因果关系不明显表中的R—Square值反映了因变量的方差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模型所解释它的值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