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焴手植龙爪槐(修改稿)荔志正正宁县湫头乡双沸堂村一组距离南沟边约200米处,生长着一颗特别的槐树——龙爪槐。龙爪槐奇特苍古,是风景树,参观者络绎不绝,中秋节,我也慕名前往观赏。龙爪槐又称盘槐、蟠槐、绿槐,豆目碟形花科槐属,落叶乔木,是国槐的变种,方圆百里无双。树高4米左右,主干围粗3.5米,比起它近380年的树龄来,形体算不上壮硕高大。树冠直径3米多,既像绿伞,又像倒挂金钟,枝繁叶茂,层次婆娑,柔软下垂,离地面不到2米,看去十分美观。树根部分露出地面,其中东南、西北两处已腐朽,形成空洞,通过树心向上直达树冠,足见其高寿。主干树皮呈竖条皴裂纹,中部东凸西凹而稍弯。整个树身活像人为设计雕刻的木质华表,高2.2米处齐茬分成两个支干,屈曲盘绕上升,重合长成连体,又分开,有粗有细,有时分成三支,这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重重叠叠近2米高,上面疏朗宽阔,4个成人可以围坐一起玩扑克;树皮呈块状,像龙蛇鳞片一样;分枝极少,曲折有力,似龙爪;有的枯枝处已生成极深的洞穴,这些都非常诱人,也使人大开眼界。树梢分别向东北西南四面伸出些粗细长短不同的支杆,东面的向斜下伸展,1米处分成双枝,古拙苍劲;由于人们攀援此枝上树,将细枝嫩叶磨损完了,树皮也被撕破;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此枝可能将变成枯枝。北面的粗壮凸凹,像猿似人双手双脚抱木而上,又像龙首,煞是好看。西面的弯曲斜上,末梢多枝多叉,坚固折曲,如鹿角,真是美不胜收。南面的已被人为至根部锯掉,从截面看此枝足有0.26米粗。这样,从整体看,龙爪槐的个性尽失,风度大减,真让人扼腕叹息。据村民说,原南枝长约3米,呈平伸向下弯曲状,末端增粗上翘,既像大雁颈头,又像龙尾,枝叶繁密,远看像另一棵树冠,真使人眼花缭乱。如果南枝还生长着,树冠中就形成一条完整的龙,那将令人叹为观止。欣赏如此极富观赏性的龙爪槐,游客不免会想这棵树是谁栽植的。据清折遇兰本《正宁县志》和永和花园《巩氏家谱》记载,这棵龙爪槐是巩焴从为官之地带回手植的。巩焴字成我,号育炉,明朝安兴里堡巷村(今永和镇堡巷村)人。大明王朝是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统治者治国开的是无轨电车,信马由缰,致使社会动荡不安。巩焴5岁习文,聪慧好学,精熟《四书》《五经》,成年后边耕种边苦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直到崇祯4年(1631)38岁时才高中进士,先后出任河南林县、安阳县知县。时值明末乱世,战事不断,天灾频繁,民不聊生。他依然决然地使尽绵薄之力,充分发挥才能,“不畏强梁,坚城深池,除暴抑贼,轻徭薄赋,扶持农桑,捐俸赈济,兴教育才,政绩卓著,颇有军功”,8年里被多次升迁至河南分巡道兼右参议。《庆阳地区志》人物传评价其“善政益民,百业俱兴,秋毫无扰,清廉第一,声绩显著。”他是明代正宁籍继景清、赵邦清之后的又一位能臣清官,真正实现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显示出了浓烈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黄帝遗民之风范。“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46岁时离职归里,却因囊无分文,凭借同僚资助才得以成行,想方设法,带回一棵风景树苗,亲手栽植在故乡的土地上,用以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浓厚感情和回馈乡亲的赤子诚意,乡亲褒称他为“巩清”。中国古代的“硬叫父母双亡,也不让改朝换代”的俗语,道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灾难的深重。巩清虽为中下层官吏,但为了使百姓免受更大的痛苦,仍抱着挽救明王朝的愿望,又赴任河南通省学政、布政司参政,途经潼关,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获。经过了解,他认识到了农民起义军“等贵贱均贫富”口号的为民情怀,随出任大顺政权礼部尚书,主持了李自成即位大典和大顺王朝科举考试等。农民政权被满清王朝推翻后,他心力交瘁,再也没有勇气做官为民了,返乡隐居治学,先后撰文、书碑《选诸子跋说》、《重修关圣庙碑》等6篇,以诗文培育子孙及求学者;注释《四书》,还和儿子巩尔盘编修《崇祯真宁县志》2卷,均因无钱刊印,已轶失。满清王朝却把他视为双重敌人,几欲除之而后快。顺治18年(1661)5月,他69岁时,被清兵烧死于旬邑县官家洞。他虽然生不逢时,仍然苦寻途径,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做了些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