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明法治建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城市美好景象离不开千千万万城市建设者们的负重前行,更依赖于全民素质的日益提升。当下城市建设者面临突出的困境当属流动摊贩治理难的问题,xx城一场又一场城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大战多次被冠以“暴力执法”的名头登上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引发社会关注。一方是城市管理者,一方是社会边缘群体,如何让执法有力度又不失温度?如何让地摊经济规整又不失灵活?如何让双方建立融洽鱼水关系,形成创文合力?值得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一、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1.部分社会群体跟不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其中不乏有一些生活在温饱线上的基层百姓,他们是游走于城市边缘、生活在城市夹缝的相对贫弱的群体,他们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有一个实诚的念头,就是弄点小钱,过好日子。而城市建设需要管理规范化,需要维护公共秩序。2.个别执法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个别执法者在执法时缺乏人性执法、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管理简单、粗暴,没有学会换位思考,在执法时忽略了百姓的需求,加剧了百姓与执法者的对立。二、矛盾处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影响1.损害党群关系,不利于文明城市创建矛盾处理不当,激起民愤,会损害党群关系,严重贬损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百姓对城市管理有抵触情绪,不利于文明城市创建。2.损害社会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个别粗暴行为破坏了百姓与执法者之间的平衡,加剧了对立和矛盾冲突,损害了社会公信力,加剧了百姓的不信任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三、对策建议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大局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政治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在于廓清不良社会风气。通过将学习教育融入实际工作,形成风清气正、团结互助、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对于普通百姓,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法、守法等学习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城管法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在日后的行为中,自觉遵规守纪,树立大局意识,为维护城市形象履行自己作为公民的义务。2.提升服务理念,强化“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会产生新的矛盾,管理就是不断的去解决矛盾。“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执法者的份内工作,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了整个队伍形象,再往上讲,是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提升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既要有“动真碰硬”的魄力,又要有“柔性执法”的手段,多替百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学会换位思考,既不伤害百姓,又可以将管理顺利推进。而作为普通百姓,也要顾全大局,多支持配合城市管理,只有城市建设好了,才能真正惠民。3.加强权力监管,强化法治理念政府应加大权利监管,对权力加大约束力度,明确公权力的使用范围,提升执法者自身的素质,加强法治观念和意识。对执法者而言,要清晰认识到自身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权力也不是无限的,要用权于民,为民众服务,以实际服务作为提升民众好感度的支撑核心和动力。4.注重人员培训,促进执法高效化在创建美好城市过程中,城管执法队伍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提升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成为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形成高效优质的执法队伍尤为重要。我市城管执法队伍人员构成复杂,除了正式编制外,编外人员构成占很大比重。尤其是一线人员,他们大多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素质不高,极易导致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这就对培训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培训内容理应囊括执法人员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礼仪礼节、执法用语等基本内容。其次,组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城管执法相关理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最后,通过执法实训,了解现实执法过程,熟悉执法环境,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城市建设与管理不仅仅只依靠执法者,更依赖于千万个城市百姓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社会人,应该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