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新规定,本文试以扬州市某银行6户样本贷款企业为实证,分析该方法与现行五级分类方法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上的差异,并分析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有关政策建议。一、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和五级分类计提方法差异(一)计提方法不同。五级分类计提方法采用的是法定固定比例计提的方法,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对除正常类贷款外的四类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比例依次为2%、25%、50%、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方法1计算每笔贷款保证、抵质押物、经营性现金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并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比较,其差额与该笔贷款初始本金之比,即为该笔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二)工作流程不同。五级分类方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由银行公司部人员依据本行信贷系统和有关信贷档案确定贷款质量分类结果最后由计财部门人员按规定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采取逐笔计提,它除了由本行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根据模板设计要素采集所需数据信息,由系统直接计算出贷款损失准备金率外,还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和计算结果报送到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再由风险管理部将最终计提结果报送上级机构。(三)计提结果不同。以扬州某银行2006年三季度6户样本贷款企业为例,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和现行的五级分类方法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结果上的差异为: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6户样本贷款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为9184.17万元,五级分类方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为8052.49万元,两者相差1131.68万元。两种计提方法计提6户样本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结果的偏离情况如下图:从图形上看,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五级分类法计提损失准备金走势基本一致,但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结果与贷款五级分类法计提结果偏离最大达到50%,多笔贷款两种方法计提结果偏离在20%左右。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在运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数据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方法的应用,涉及到两个关键参数的确定—折现率i和未来现金流量Sn,这两个关键参数的确定需要贷款客户的大量信息。该分行现有数据信息系统只能满足所需的部分数据,占比仅为20%左右,80%左右的数据信息则需要前台客户经理手工录入,对录入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不能提供有效保障。此外,现有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数据分散的问题,给抓取数据带来不便。要实现全面推广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商业银行必须要解决自身数据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二)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尽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较之贷款五级分类法而言,人为主观因素的依赖减少了,但还是存在需要主观判断的地方,有许多指标值的确定还是必须依赖商业银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如抵质押物的折扣比率、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回收等重要指标。主观判断要做到恰当,客户经理和复核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否则会影响每笔贷款的拨备质量。(三)难以科学确定未来现金流折现率i。折现率i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商业银行将贷款合同利率作为折现率i,虽然具有可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并不能全面覆盖贷款风险。特别是对于中长期贷款而言,外部经济环境、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中长期贷款偿还,单纯以贷款合同利率做折现率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效果。(四)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Sn。资产转换循环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现金流量的特点是不同的。例如,借款人为某制造企业,其贷款用于新产品开发,在开发期,借款人不仅没有销售,而且要为购买设备、原材料和招聘人员支付现金。因此,商业银行在分析现金流量时,就要注意分析这笔贷款在金额和期限上是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