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80例中医辨治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对中医辨治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9月起一年间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5%;治疗组有效率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治疗胃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关键词:胃出血;中医治疗;疗效胃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因其大部分是因胃部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故也称上消化道出血。胃出血的发病人群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因工作过度劳累,情绪紧张、饮食不规律等状况的影响,再加上消化道病变因子的诱发,就容易出现胃出血;另外,急性出血性胃炎也会导致胃出血的发生,以上两种病因所致的胃出血一般经过正规治疗都可以康复。但是也有一些胃出血患者不容易治愈,例如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肝硬化患者病情得不到控制就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加上平时不注意饮食,不注意控制情绪,一旦受到刺激,静脉曲张就会因血管爆裂而大出血,严重者很快就会死亡。每年大概有10%的肝硬化导致的胃出血患者因不治而身亡。在临床治疗中,一般对胃出血患者采用止血剂进行救治。本文主要是探讨胃出血的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效果,现得出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1年9月起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出血患者的临床记录为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从38岁——80岁,胃出血时间为一小时到6天以内,平均时间为14小时,对照组40例患者中,6例有呕血现象,36例出现黑便,二症并发者为9例;有胃炎病史的27例,有胃溃疡病史的10例,有黑便病史患者6例。治疗组患者40例,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在37—79岁之间;出血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周内,平均为15小时;治疗组40例患者中,33例出现黑便,7例患者出现呕血,二症并发者10例;有胃炎病史者24例,有胃溃疡病史者12例,有黑便病史者9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史状况等情况(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黑便与呕血:部分胃出血患者在出血后会因血液刺激而恶心呕吐,就是临床所说的呕血。若呕血出现在出血初期,则血液颜色鲜红;若在出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呕出,则因胃酸作用,血液呈棕褐色。胃部出血只有少量会呕出,大部分会从肠道排出体外。肠道内硫化物会与血液蛋白作用形成硫化铁,所以会形成黑便。如果便出的血液呈暗红色或者是鲜红色,说明胃部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当出血两特别大时,常常会黑便与呕血并发,出血量小时一般没有呕血现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则基本不会出现呕血。(2)全身症状表现:出血缓慢、量少,则全身症状不明显,只是长期出血会造成缺血性贫血。但是如果出血速度快,量大,则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心慌、冒冷汗或者面色苍白,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或者缺血性休克等等。(3)疾病原发症状:一般的胃出血,也就是上消化道出血是由胃溃疡、急性胃炎、食道胃底静脉爆裂、胃癌、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癌以及急性胃粘膜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若出血原因为溃疡病,则会伴随剧烈上腹疼痛;若出血原因为食道胃底静脉爆裂,则有可能是肝硬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3方法1.3.1对照组治疗方式:常规胃出血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抗感染消炎并给予吸氧,对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行纠正;洛赛克20毫克,一日2次;氢氧化铝凝胶15毫升,一日三次。1.3.2治疗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然后再加中药辅助,党参、白术、白芨、茯苓,黑地榆各15克,炮姜炭3克,炙甘草10克,仙鹤草30克,木香6克。每日一服,水煎服,上下午各1剂。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在治疗后24小时内,患者没有再出现出血,黑便及呕血现象,脉搏、血压保持稳定,红细胞正常;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患者没有再出现出血、黑便或者呕血现象,红细胞保持稳定;无效:治疗72后患者仍无明显症状改善,红细胞数持续下降。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1.5统计学方法将临床资料数据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5.0%有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95.0%有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