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职业危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为加强本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一)、防治目标:(1)、摸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提供依据。(2)、明确职责,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3)、力求作业场所粉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力求不发生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4)、力求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尽最大努力抢救中毒病人,力求不发生死亡病例。(二)、工作职责:(1)、矿领导负总责。(2)、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①、工作经费:依据职业病防治计划,预算本年度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形成材料上报审批。②、摸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总工人数、各车间工种接触何种有害物质的人数;产生有害物质的名称及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如何。③、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④、督促劳动防护用品及有害作业场所岗位津贴的发放。⑤、组织人员对设备及防护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⑥、督促各车间、工段制定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三)、方法步骤:由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实施。(1)、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时间:1—3月。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粉尘、噪声、高温等物理性和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预防。小结材料:包括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内容、考试试题等装入相应的档案备查。(2)、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①、上岗前:统一招进的人员,请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体检。②、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时间:10—11月。地点:宽城县医院。人员:各车间人员名册。总结:总结材料入档备查。(3)、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根据本单位生产的安排,安排淡季时对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和检修。(4)、有害因素的监测:九月份请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5)、按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四)、保障措施:(1)、为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完成,保证工作经费,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完成。(2)、在主管矿领导的监督指导下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未按要求完成的,将追究有关责人的责任或扣发年度奖金。出现职业病危害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3)、由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使之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按时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有害作业场所的岗位津贴。(5)、发现设备及防护设施出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6)、制定各车间的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