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力量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考察时,向各族群众挥手致意。一、政治意义坚持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体现在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实现好政治领导,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安排,民族工作正式纳入“大统战工作格局”,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职责之一就是“统筹协调民族工作,领导民族工作部门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二、理论意义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个人的民族观和民族身份意识不是天生的,每个中华民族的成员,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公民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经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体系中。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个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一刻也不能疏忽,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加以巩固。应对现实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更需要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意识的关系,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新时代民族领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三、实践意义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整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民族事务治理复杂而敏感,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世界各国不论什么样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维护好国家统一和民族(社会)团结,都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国内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在百年探索中形成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基本原则,需要长期坚持。同时,民族工作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实践发展,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地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持和坚守。四、时代意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中华儿女磅礴力量的精神旗帜。从国内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56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历史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共同体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自觉认同、夯实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举措与基础工程。遍及世界的全球华人华侨,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文化把全球华人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依靠国内各民族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形成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