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一章总论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四节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及涵义。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3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胶片教学。本章预计占用4学时。教学器材投影仪、胶片等。复习提问(提问)1在《会计学基础》中我们学习了会计的六要素,请回忆会计的六要素是指什么?2会计等式是什么?请谈谈你对其涵义的理解。3简要回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教学过程〖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与会计目标(一)会计的内涵(二)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主要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我国的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具体来说,我国的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可分为三个层次: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3、满足相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2、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会计与社会环境1、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但并不是人类一有生产实践就产生了会计思想、会计行为。2、会计发展的四个阶段。①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③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会计”得到迅速发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兼会计学家卢卡.阿其巴勒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对借贷复式记帐法给予理论说明,从而产生了近代会计。④从本世纪初以来,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企业趋向大型、联合和向国外扩展,对会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方法也不断更新,会计技术从手工操作逐渐向电算化过渡,会计理论也空前繁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更需要利用会计来管理经济活动。三、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内部会计)。项目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核算内容过去的经济活动未来的经济活动职能反映和监督规划、控制、预测、决策等指导的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管理的需要核算程序固定性和强制性不固定性核算方法单一性多样性成本计算方法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变动成本法法)精确程度要求准确无误不要求精确信息特征负有法律责任不负法律责任〖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一、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的作用就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②它要求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是针对非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