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路面工程第一节、基层、底基层质量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稳定性3、具有足够的抗冲刷(抗腐蚀)能力4、收缩性要小5、具有足够平整度6、与面层结合良好第二节、基层、底基层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试验与审批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下列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应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可批准使用。水泥稳定类材料质量技术要求1)碎石、碎石的筛分试验2)集料压碎值试验3)水泥样品物理力学指标及成分分析(全分析)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42.5,为满足基层(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要求,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碎石碎石压碎值要求小于30%,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为防止混合料离折,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其中水泥稳定类碎石(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水泥稳定类砂砾(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少于37.5mm。为减少路面开裂,粒径小于4.75mm颗粒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下选配。基层、底基层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层位材料压实度(%)7天抗压强度标准(MPa)基层水泥稳定碎石983.5—4.5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97不小于2.5为保证生产配合比的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生产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应较设计配合比增加0.5%;当采用5%水泥用量试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首先应调整集料级配或采用较高标号水泥使混合料满足强度要求。基层实际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底基层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2、混和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矿料分别进行筛分试验和测定其相对密度,根据各种矿料的颗粒级配和计算用量比调配出合理的级配曲线,为减少裂缝级配曲线采用S曲线型,4.75mm筛孔通过率应控制在32-39%范围内,0.075mm筛孔通过率应控制在2%左右。根据不同结构层及设计强度的要求,确定水泥用量,确定各种混和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此矿料级配初步确定拌和机各料仓的供料比例。通过筛分试验最终确定各料仓的比例,作为拌和机控制参数使用。应考虑各料源的材料性能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注意混和料的强度应能满足钻芯取样检测完整的要求。3、混合料配合比的审查承包人在开工前,应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报检的混合料配合比,经审核计算,必要时应通过试验予以验证后,批准施工用配合比,反馈给承包人在工程施工中使用。4、审查承包人主要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及质量现状在开工前承包人应自行检查为本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及运行数量。并将检查、跳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报检的设备清单,按施工规范对施工机械的功能要求对其数量与质量逐一进行审查。1、拌和设备(厂拌)2、运输设备3、与摊铺方式配套的摊铺机与设备4、整平机械5、洒水车6、压实设备(各种吨位的压路机)上述设备审查合格后,予以批准使用。对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机械设备,应不允许使用。5、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批或试验路段的方案审查承包人所报检的施工技术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2)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3)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的分工及劳力安排。4)施工中的施工技术难点及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施工进度安排正式开工前承包人宜将本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查认为:有必要试铺试验路段或开展施工前的试验研讨时,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意见实施,所增加的费用将监理工程师检查,报业主审批。若没有必要进行试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