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船·光明”立体式党员教育载体“这样学习党史,太深刻太有意义了!”在xxxxxx“红船·光明学堂”参加示范培训的党员们,通过聆听一堂党史理论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重走一次垦荒路、缅怀一次革命英烈、模拟一次垦荒沙盘、交流一次党性感悟“六个一”沉浸式学习,提升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近年来,国家电网xx电力示范落实集团“红色基因·电力传承”实践活动,从教育模式、学习阵地、讲师队伍、实践平台等入手,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船·光明”立体式教育载体,扎实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背景】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到红色基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xx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根脉”是xx最鲜明的政治坐标,为党员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活教材”。国家电网xx电力作为守护之江大地万家灯火的电网企业,拥有在职党员3万余名。由于企业党组织规模和党员数量较大,党员集中教育培训任务繁重,一定程度存在培训阵地不足、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国家电网xx电力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充分利用xx红色资源,创新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党员教育载体,带领广大党员走出书本、迈出教室,在沉浸式学习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振奋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做法】(一)创建“红船·光明学堂”创新打造现场教学基地制定“红船·光明学堂”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每个学堂需具备“5+X”要素,“5”即有一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教育资源、一个现场党性教育点、一堂现场微型党课、一堂党的理论课程、一个现场实践点;“X”即结合当地和单位实际,具备其他特色化的教学资源。2019年以来,先后在xxx、x、xxx、xxxx、xx、xx等红色资源聚集地,建设6个“红船·光明学堂”,将学堂打造成为国家电网xx电力党校的校外教学基地,累计组织近20期、1200余人次党员集中培训。比如,xxxx“红船·光明学堂”深度融合xx岛红色教育点,打造垦荒记忆体验区、爱国精神体验区、电力文化体验区,创新开发xx岛垦荒建设模拟教学、重走垦荒路等体验课程,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优质教学实践平台。(二)搭建“红船·光明之路”形成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整合xx11个地市的红色资源、优秀文化资源、先进典型资源,以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为主要内容,串珠成链、连点成线,推出“重走一大路”、“信仰的味道”等18条“红船·光明之路”红色教育精品路线。从属地单位选聘一批“红船·光明讲师”,围绕当地红色资源开发18门红色研学课程,创新推出实地参观式、沉浸体验式、深度讲解式、故事表现式等多种课程形式。同时,研发线上预约小程序,便于各级党组织“在线点单”,截至2022年8月,共有2200余批次、4.3万余人次党员参观学习。比如,“重走一大路”路线由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党员服务队示范基地、“红船精神、电力传承”主题馆组成,可以组织广大党员重走革命路,与历史对话、向先辈致敬。(三)建设“红船·光明书舟”营造全员阅读浓厚氛围在基层党支部建成234个“红船·光明书舟”,以支部党员为主,辐射周边职工群众,常态化开展“红船·光明读书会”活动。书舟通过大力开展阅读阵地建设、构建好书推荐分享机制、丰富读书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比如,xx供电公司依托书舟广泛开展以“红船伴我行、书香满嘉电”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组织党史知识竞答、“时光慢寄”投递、“漂流书舟”捐赠等,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弘扬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民阅读的坚强战斗堡垒。(四)组建“红船·光明宣讲团”当好红色理论传播者组织优秀青年党员宣讲员以微型党课、微文化课、微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情感温度的理论宣讲,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推动电网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3支宣讲队伍、21位宣讲员带着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