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关于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兴宁生态发展区的建议通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学习。增城“以人为本、科学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及超前的规划理念,以规划建设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支撑,以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为载体,以大力推进富民惠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成功经验,对兴宁生态发展区的建设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一、增城公园化战略的经验和启示:必须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是XX县区委、市政府根据本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实现生态永续、发展永续、宜居永续的创新举措;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增城制定和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各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全面推进以净化、绿化、美化、艺术化、国际化为重点的公园化建设,借鉴国内外发展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努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贯彻正确的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实施公园化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优美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民生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二是政府主导、全民共建。政府要突出规划引导、政策措施引导、规范设计指导,加强宏观管控,全力推动公园化战略的实第1页共3页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公园化建设。三是总体规划、系统保护。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统一调查摸底,做好宏观规划控制,合理布局各类公园,统筹安排选点建设;四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各类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整体风貌要与原有地形地貌相协调,体现乡村特色,体现自然野趣;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起点要高,成本要低,建设要适度。五是科学管理、永续利用。要立足长远,规范各类设施管理和旅游服务管理,通过规范高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公园的游憩、休闲、保健、浏览、游乐、科普等功能,确保原有生态环境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得到永续利用。二、借鉴增城经验,建设兴宁生态发展区的建议:1、实施宁江河整治。穿城段以“亲水公园”建设为主,其余的河段以绿道建设为主。宁江河绿道建设要结合选择有利地点兴建宁江河水利枢纽工程。以不占用河道为前提,扩大河面宽度为原则,这样既建设了绿道又提高了宁江河的防洪能力。绿道建设要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因形就势,沿路、沿江、沿村委婉穿行,遇树绕路、遇水搭桥,不搞大征大迁、大拆大建。以路边、水边、山边为轴,以生态廊道、乡村体验、健身休闲为核,串起沿线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特色古民居和城乡居民区。高效利用荒坡地、旧厂房、旧民居,科学设置休闲驿站、停车场、卫生间、士多店、指示标志牌等服务设施;让绿道成为既让农民致富,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宜居城乡建设的惠民工程。2、加大投入,大抓植树造林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廷伸。推进生态宜居城乡建设,以村落、家园、田园、果园、校园、工业园为重点,大力实施城乡山清、水洁、环境美工程,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保护。逐步完善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制度,大力推行城乡“赃、乱、差”整治;以城乡主干道为重点,加强路边、山边、水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及绿化、美第2页共3页化、亮化和艺术化。城乡绿化无须修剪,崇尚自然美,避免人工设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