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5第一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5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四点感受和主要印象有: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是习总书记、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XX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第1页共7页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第二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8《梁家河》读后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梁家河,一个陕北山沟沟里的小村庄,习近平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之久,这也是少年到青年时期第2页共7页习近平一步一步迈过了各种困难,受过各种挫折,经历了各种坎坷,成长变的地方。把人生最美好时光奉献给了梁家河,把峥嵘岁月燃烧在了黄土地上,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注入到全心全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