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巴万,你的猎场在哪里。思政09-1班胡春云20095617少年央求莫那头目带领他一起去打猎,见证祖父口中年轻勇士的豪迈,可是,巴万,你的猎场在哪里。没有猎场你又怎么去打猎呢。头目脸上狰狞的刀疤印在了巴万迷离的眼神里,森林不就是我们的猎场,山中奔跑的野兽不就是我的猎物么。巴万。“莫那头目,我祖父说你年轻的时候是个勇士。”莫那。“你祖父说我年轻时是个勇士。那我现在任然是个勇士,他知道吗。”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莫那的心中就开始下定决心带领族人夺回先人的猎场,激发新生代年轻人内心的狂野,用生命诠释领土,用鲜血捍卫骄傲。从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是一群戴着信仰的自由人,莫那在开场时矫健的身姿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这样一个比猎豹还矫健比游鱼还灵活的青年在敌人面前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震撼了我,果真,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勇士,众人一起见证过的勇士。赛德克是信仰彩虹的民族,在彩虹桥的那端是祖灵们安息的地方,只有真正勇敢无谓的人才有资格在脸上印上他们的图腾,只有印上图腾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走上彩虹桥,走向族人的认可。好吧,我们从影片的开头说起,这是一篇篇幅巨大的英雄抗争史,她叙述了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生存空间不断被现代文明“蚕食”,生存的森林迅速被开发,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在太阳族的照耀下备受欺辱,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五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第1页共4页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如果从政治、经济、当时的世界局势等一系列因素考虑,也许你会觉得这场战争是无力的,因为只是两种发展潮流的对抗,是古老的部落文明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之间的较量,显而易见,赛德克族人的灭亡在一开始就已注定。可是,他们是赛德克·巴莱,是一群勇敢、无畏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与支撑,他们是无法驯服于另一种外来文明的,当两种骄傲的文明碰撞,战争与死亡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莫那曾说过:“如果你们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么我就让你们见识野蛮的骄傲”。日本人想用“文明”来感化,结果,遭遇了赛德克人的“骄傲”。这是一个怎样无畏无惧的民族,在面对各种现代化武器还能依旧用“风的方法”理智、沉稳的抗争,在对抗中宁愿战死、自尽也不愿被降,宁愿亲手送走自己的家人也不愿她们承担活着的负担,他们的凶残不仅是对别人,还有自己。我更倾向于从巴万成长的角度来看赛德克族人感情的起伏过程,在莫那的岁月中有青年时期手抬刀起头落的利索,有桀骜挑衅的自信,有瓦力斯愤恨的眼神,有中年时期的沉稳蛰伏,有忍耐有仇恨,直到最后的敏锐的眼神、如鹰般让人不敢直视,英雄的成长太过闪耀,太过悲壮,他首次出草时内心的颤抖我无法体会,在外族挑衅时他一次次按捺本族人时内心的凄凉我也无法体会,明知最后可能是灭族的结局时依旧坚持着带领族人奋起反抗的勇气我更加无法体会,他的内心太强大,强大到可以支撑一个部落,近千条鲜活的生命,这种强大太承重,我的心灵负担不起。巴万成长于两族之间的磨合期,从族人被统治开始到最激烈的反抗结束,死于生命的最高点,在毁灭中走向彩虹桥。巴万内心最直接的反感来自于学校不平等的待遇,他比日本小孩跑的快,日本小孩哭了,他就被老师打肿了脸,这种没道理的偏向使他愤怒,赛德克族勇者第一的规则在日本人的学校里被践踏的一无所剩。巴万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忍耐,好猎人要懂得等待时机。他在等待中成长,骨子里的野性正在慢慢复苏,也许是莫那的那一句反问点燃了他的血液,也许是被那两杯酒点燃,一个新的英雄即将诞生。虽然是个孩子,他第2页共4页扑向猎物时的敏捷丝毫不逊于一个熟练的猎人,当他扑向水中的那一刻,仿佛时光逆转,青年莫那的身影回旋在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