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三读《大学》,知处事为人三读《大学》,知处事为人-----读《大学》有感父亲喜读古文,书桌及床头常备《论语》、《大学》,闲暇时就翻阅,总是朗读出声,沉浸在之乎者也的世界里,悠然自得。他常说古文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家里的书,大多在扉页上都被父亲用正楷留下一行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最早接触《大学》,源于这句话。初读《大学》起于儿时,因好奇而找来翻阅,实是囫囵吞枣,对内容不求甚解,只觉得朗朗上口,读之别有一番风味;大学时因老师推荐再读《大学》,写过一篇读后感,但依旧只限于纸上谈兵;工作后久不读书,恰赶上公司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遂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再读一次,这才有了第三次读《大学》。细细研读一番,结合五局这些年的成长及自身入职感受,深感一法通则万法通,先人的大智慧通达古今,目前我阅历有限,仅从中得到两道,一为处事,一为做人。处事之道,是谓明方向,定心魄,慎思虑,知本末,格物致知,方有所得。意为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深思熟虑,分清本末,深入钻研,才能安然处事,最后有所得。加入xx一年半,从入职培训的手册上,到项目宣传区的大幅报道,10年涅槃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让我惊叹且敬佩。我虽然不是其中的参与者,也能感受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xx人付出的心血。从2003年确立“xxxx”基本工作思路,坚持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方针,分三步实施扭亏脱困做强做大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锐意进取,所向披靡,10年时间合同额增长xx倍,营业额增长xx倍,利润总额增长xx倍,主要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加速、科学增长,企业实现了从困境到新生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为国人称道的“中xx局现象”。究其原因,我觉得xx人真正做到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我们志存高远,心有所向,前路虽漫漫,不畏艰险难,最终创造奇迹。前几天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座谈会,会上听着优秀前辈们第1页共3页做的报告,我留意到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二为格物致知。事物均有根本枝末,做事需分主次。以日常工作为例,可以将之分为紧急,重要,一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出色的完成工作;‘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在工作中,极易碰到手上一堆事情要做的情况,若不理清本末,无序无目的性地做事,工作混乱自不必说,还容易忙中出错,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避免,否则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致知在格物,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钻研。每一位优秀的师兄从入职开始,就投入到建筑施工知识的疯狂学习中:抄规范,背定额,抄图集,对图纸,跑现场,一刻也不放松,这种求知若渴的状态,日复一日的坚持使得他们快速的成长。他们之所以能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在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与他们处事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做人之道,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君子坦荡,身正心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社会是个大染缸,一张白纸进去,变成什么颜色不清楚,但肯定无法保持原来的纯白。以此来反映人会随着身处环境而改变。曾经跟长辈和前辈也聊过此类话题,有的教我胆大张扬,不卑不亢;有的建议我谨小慎微,低调做人。带着疑问参加工作,通过工作感受社会,借助社会锤炼个人,再读《大学》,终于知道自己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x局所推崇的xx精神,很好的诠释了这点:忠诚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这些精神,从超英大姐身上提炼出来,为员工树立了做人的标杆。感谢xx有这样先进的榜样可以供我们学习,也庆幸自己是一名xx人。曾身在宝山而不觉,对于公司推荐《大学》还心有腹诽,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