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发现自我与回归家庭——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近日,在友人的推荐下,阅读了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所著的《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一书,该书对个人以及家庭解释与分析颇有独到之处,看后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索。“家庭系统排列”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他所创新整合的“家庭系统排列”,轰动了整个欧洲。海灵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师,卸下牧师之职后开始潜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后在家庭治疗的训练中,自成家庭系统排列治疗方法。家庭系统排列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所发展出来。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俄狄浦斯情结”书中对子女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描述和分析一节,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系统排列”。“俄狄浦斯情结”来源于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内容大概为: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第1页共16页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而死。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法中一个术语,对男孩而言,俗称“弑父”或“恋母”情结。这种产生于幼年时期的情结,会对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多影响。海灵格认为,男孩会产生弑父情结,原因在于其成长过程中,与母亲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在家庭系统排列中,孩子在确认自己是子女的这一定位之外,潜意识中会把自己定位于与父母一样的角色上,出现恋母嫉父的心理。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在潜意识里会以一种“打败父亲”的形式来确认自己的成人,即通常家庭中会表现为男孩的叛逆期。如果父亲足够强大,男孩会发现自己无法“打败”父亲,最终转而向父亲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身心均健康的成人。夫妻关系主导家庭和谐海灵格在平时的诊疗与研究中发现,孩子有较浓弑父情结的家庭,往往很不和谐:父母之间缺少沟通,经常争吵,甚至有很多家庭父母离婚,孩子在单亲的环境中长大。海灵格解释:孩子在家庭的维系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当看到父母争吵,会同情弱的一方,产生出保护母亲的想法。或者会产生出:等我长大了,会让母亲过得更好的想法。天长日久,就会产生出俄狄浦斯情结。相对与中国家庭,海灵格的另一种解释同样重要。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后,父母把重心完全倾注于孩子之上,夫妻完全以一种严父慈母的角色出现,虽然夫妻之间可能并没有出现争吵,但缺乏沟通,孩子会以为父母对自己的爱大于父母之间的爱,结果是错置自己的子女定位,产生俄狄浦斯情结。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对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夫妻之间要和谐相处,平等相待。这样孩子才第2页共16页会不错置自己的定位,产生健康的心理。其次,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构建家庭的基础。在孩子出生、父母老去、工作重压等忙碌生活中,夫妻有时也会太过全情地投入,而忽视互相之间的沟通,为生活所累也累及生活本身,自己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对子女也产生负面的影响。夫妻之爱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主轴,在这个主轴体系下,各归其位:上至双方父母、下至子女,各人扮好自己的角色,对自己有益,...